王登保聽到了一個,令他瞠目結舌的消息。
“王主任,你之前那個競爭對手,聽說要改良你的右半結腸切除術技術了。”
王登保楞了楞:“你是說趙培儒院長?新任的消化專業會委員?他要改良?”
“是啊,據說已經立項了,都已經在組建團隊了。”
王登保連忙打了幾個電話,來核實這個信息。
核實一圈下來,他打聽清楚了……
趙培儒所要做的項目,核心目的,便是要彌補他技術中的幾個缺陷。
王登保是深切知道,自己開發出來的這項技術,缺陷在哪裡的。
麵對右半結腸這個較複雜的部位,他的手術技術不得不涉及的複雜度很高。他經過近兩年的實例手術階段,發現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出現術後腹膜轉移,甚至血液轉移,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這讓他整日裡憂心重重,一直在構思著,如何才能改良自己的技術。
一天改良不了,他就一天睡不踏實。
實在是……患者中,出現術後轉移的病人越來越多了,每一例轉移的病人,都像是壓在他心頭的大石塊一樣,讓他半夜裡無法靜心安寧。
他總覺得,是自己有缺陷的技術,虧欠了這些病人,讓這些病人承受了他技藝不精的苦果。
“這位趙院長,既然已經立項,建組,必然是已經有了初步的解決思路了。”
“我為何不去投奔他呢?出我的一份力,或許就能把我這技術的最大缺陷給改進了?“
王登保心裡突然泛起這個念頭,就再也止不住了。
他二話不說,直接就起身收拾東西。
他對自己技術的缺陷,已經忍了兩年,已經到了再也不願意忍一秒的時刻了,每天麵對自己缺陷造成的病人術後治療效果打折,就讓他寢食難安。
“王主任,你去哪裡?”旁邊同事們,都奇怪的看著王登保。
王登保:“我要去江南省。去完成我兩年前未完成的願景。”
兩年前,他開發出了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結腸癌技術,但卻不完美,一直以一種殘缺的方式存在著。
今天,他要重新踏上征程,去和另外一位驚才絕絕的人物,重新完成這一美好願景。
……
江南省,趙培儒迎接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才。
“你是,津市王登保?”
趙培儒看到風塵仆仆的王登保,不由得一笑,這位的頭像照片,他當初在競選“全國消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時,就看過了,自然是一眼就認出來了。
這王登保來毛遂自薦,趙培儒是非常歡迎的,雖說趙培儒新的改良技術,本質上已經和王登保的技術南轅北轍,大相徑庭,技術方向上已然是全然不同。
但在很多結腸癌細節處理上,團隊裡還真是沒有人能比這位王登更了解了。
要知道,王登保可是用了兩年時間,在津市做了上百例的結腸癌手術,光說這份經驗,就彌足珍貴了。
“好,歡迎歡迎!”
這位王登保一來,可以說補足了趙培儒團隊裡的最後一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