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用個改變體位?能改變多大?
他承認,改變體位,是能稍稍改變一點點血流阻滯問題。
但那個細節能改變的,微乎其微。
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能達到他項目的預期值嗎?
可隨著趙培儒慢慢闡述下去……
廖慶儀老院士心裡也有些心動了。
趙培儒繼續道:“我說的辦法,著力點正好是小腿肌肉豐滿處,在長時間的手術中,能讓窩壓迫減輕,不會造成神經損傷,血液通常,循環良好,不會影響下肢靜脈回流。”
一番話說下來,廖慶儀老院士忍不住道:”要不……試試?“
雖說,他還是覺得,光改變體位,對於血液回流來說,是杯水車薪。
對於他的難題來說,影響還是太小了。
可架不住趙培儒這說的天花亂墜,讓廖慶儀老院士也想要試一試了。
反正他們十七八種解決思路都已經失敗了,再多嘗試這一次又怎麼了?
當即,廖慶儀老院士又安排了一台實例手術。
這種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時間相對較短,也就兩個小時,就能全部做完。
手術中,完全按照趙培儒所說的手術體位,讓病人半麻,全程處於清醒狀態,不僅在麻醉前就擺好改良截石位的體位,在手術過程中,也按照趙培儒的吩咐,調整做出相應的體位。
一整台手術做下來……
數據還沒出來,但參與手術的每個人,卻是感覺截然不同。
作為主刀的廖慶儀院士,能充分感覺到,改變體位後,術野暴露更充分,操作時間變短,創傷小,出血少。
兩名助手和器械護士,也能感覺到擺放病人體位,更方便、省時、提高效率。
因為在以前,全麻的病人,已經喪失意識,肌肉鬆弛,他們想要擺放病人體位,是比較費力費時,而且隻能按照經驗來擺,擺的好不好,支撐物合適不合適,著力點合適不合適,是否長時間壓迫到了血管和神經,都比較難以掌握。
這時,手術數據出來了。
“快看看血液回流情況,血液阻滯情況。”
第一份數據,先遞給了廖慶儀老院士,其他人也迫不及待的想看,隻能伸長脖子,湊到廖院士旁邊去看。
廖慶儀院士一看,臉上就出現一抹驚奇之色:“血流回流效果這麼好?”
“也沒有出現缺氧,血栓,血液瘀滯現象也大大減輕!”
雖說,還沒有辦法做到完全不瘀滯,完全不回流……畢竟,隻是改變了一個手術體位而已。
但在數據上,已經完全突破了他們項目方向的“臨界點”。達到了“臨門衝刺一腳”的效果!
“我們的數據,符合標準了!”
“哈哈,真符合標準了!之前就是差這麼一點,可怎麼都衝刺不上來!這改變個手術體位,沒想到還真讓數據衝上來了!“
眾人皆是大喜!
廖慶儀院士心裡也是一陣激動!
就差這臨門一腳,沒想到,最終又是讓趙培儒,給踢進去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