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上,正在播報著“醫學界盛事,我國的直腸領域醫療技術,暫時排名第二……“
無數電視機麵前,各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們,目光緊緊鎖定著屏幕。
“咱……第二了啊。”
“每年這醫學界盛事,咱的名次都不太好,一次前五都沒進過。這次,竟然第二了。”
眾人議論道:“聽說,這次的大競比領域,正好是低位直腸癌領域。”
“原來如此!”
眾人皆是恍然!他們在低位直腸領域,正處於技術井噴高發期,靠著以為驚才絕絕的趙培儒院士,先後在意國、加國、發國,表現出了極為出色優秀的低位直腸癌治療技術,尤其是在保肛上麵,水平非常優秀。
可以說,這次的考題,是撞到他們華夏鐵板上了。
也命該他們拿一次好名次了。
“你們說……”有個人低聲滴咕道:“有沒有可能,咱這次能拿個第一?”
這話一說,很多醫生,都是情不自禁的“咕冬”,咽了口口水。
這個第一,太令人著迷了。
在醫學界一年一度的盛事上展現水平,本身就是強大醫療能力的體現,等於是在全世界,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可這第一,談何容易?
“太難了。”很多人搖頭:“咱以前,最好的名次,也隻是第六。貿然要拿第一,怎麼可能?”
“就說這已經公布的排名,這就是國際醫療衛生組織,根據各個國家地區展現出來的技術水平,所做出來的排名。”
“這個排名,基本上就不怎麼變動了。咱的第二,基本上是定下來了。“
“不過話說回來……”那人道:“這次,真是近些年來,咱能拿第一的唯一好機會了。以後想要遇上這種好機會,都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這次,是命題考題,正好撞上了他們的鐵板,以後呢?誰能說得準。
他們的整體綜合醫療技術能力上,畢竟都還在追趕階段。有些發展好的,也隻是剛剛追上,說要超越,為時過早。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眼眸深處露出一抹憧憬來。
“要是這次能拿個第一,就好了。”
……
趙培儒帶著全家,在加國以及周邊各國旅遊一圈後,正準備回國。
這時,他接到了周院士的電話。
“咱是第二?”
“漂亮國拿出了L型貯袋技術?”
趙培儒在腦海裡,稍稍一查看,很快找到了對應的L型貯袋技術。
“這種技術,也隻是比J型技術數據上看著漂亮一些,但是在一年期,三年期的長遠並發症上,還不如J型技術呢。”
趙培儒之前在腦海裡篩選技術時,這種L型技術,因為並發症多的原因,直接就被他淘汰了。
所以也就沒有細看。
此時翻看出來,好好研究一遍,微微搖頭。
不過,這種一年一度的醫學界盛事,比的就是當時的療效數據,最多也隻看病人在術後七天的情況。至於一年期,三年期的並發症情況,不可能真等到那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