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這麼漂亮的手術誰做的?(1 / 2)

外科藝術家 醫用口罩 5466 字 11個月前

趙培儒徐徐闡述道:

“而我加上這一步後,整台手術的效率,就能提高一半。”

他看向旁邊的馬林。

“彆說是我,就是換馬主任來做手術。”

“隻要能根據掃描圖的3D建模,做出針對性的手術方案,並且熟練手術操作後,他也會比市中心醫院做的更快、更好。”

馬林一驚!

我也可以嗎?

向譚此刻,已經完全明白過來!

他先是肯定了趙培儒:“說的沒錯,操作執行部分確實不難,小馬多跟你學學,問題也不大,但……”

“其中真正有難度的地方,還在於能不能做出針對性個性化方案。“

向譚苦笑道:“隻有經驗極為豐富,研究過各種病灶,對各種形狀、大小、分布的病灶都做過專門研究訓練的老醫生,才能做出來!”

“沒研究過幾百上千種的病灶,是沒有這種功底的。”

說到底,這台手術中真正難的部分,是如何在術前,依照每一例病肝的實際情況,而做出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切肝方案來。

個性化方案隻要能出來,那之後的手術操作,就可以用最簡步驟,而不會有任何多餘動作!

自然,這效率就提上去了,手術就顯得“簡單”了。

向譚好奇的看向趙培儒:“你什麼時候做這種研究的?”

趙培儒笑而不語。

他腦海裡,有著海量的案例。

靠著這成千上萬台的案例支撐,自然有了這種“見多識廣”的優勢,要做出“針對性個性化方案”,也就是很輕鬆的事了。

但這話,卻是不能說。

趙培儒編了個借口,道:“我在醫療係統論壇上,這些年研究了各大醫院的上千份各種的案例,慢慢就形成這種眼光了。”

上千份案例,各種病變案例!

眾人聽了,不由得咋舌!

這種研究得消耗多少年,消耗多少精力,消耗多少腦細胞啊!?

沒有個幾年的精心鑽研,怕是下不來,每天都得加班學習才行!

老醫生多年的積累,果然不能小覷。

很多人看了趙培儒,心裡告誡自己……

一定得趁著年輕,就多開始學習,多研究,向趙醫生學習!將來,才能成為趙老這種牛逼的醫學人才!

潘明德在旁邊,也是長吐了口氣!

不隻是對趙培儒的佩服,更是因為他老丈人沒事了,他能出去交差了。

潘明德感謝道:“趙醫生,辛苦了!”

正這時,門口傳來一陣騷動。

一名小護士領著尹廣海進來了。

尹廣海行色匆匆,一進來就有些著急:“潘院長,實在不好意思,時間耽擱了!”

“病人現在情況怎麼樣了?我這就馬上準備手術!”

他剛說完,卻發現眾人都笑盈盈的。

一點手術前的那種緊張感都沒有。

怎麼回事?

向譚笑道:“尹主任,手術已經順利完成了。”

潘明德也上來笑道:“尹主任,手術剛剛完成,不過還是非常感謝你能趕過來,害你白跑一趟。”

已經完成了?

尹廣海好奇,有人做了這台手術?是誰?

他看了一眼病人的情況,以及那各項儀器數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