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走出四院自己的路(1 / 2)

外科藝術家 醫用口罩 5750 字 11個月前

四院。

行政樓頂樓的大會議室裡,正在召開一場院委會高層會議。

副院長潘明德開口:“宋院長,各位,我說下一個提案前,想先說一下我們四院的處境。”

“在咱這江州省城,有很多省級綜合型大醫院林立,咱四院屬於在夾縫中求生存。”

“可是咱四院,始終找不到一條出路,這些年的綜合實力,也一直在衰退。”

眾人聽了,都是有些沉默。

這話雖然難聽,卻是不爭的事實。

一位老副院長,微微歎息一聲。

他這些年,見證了四院從輝煌走向衰落,雖說最近好一點,上了幾次新聞,但總體處境並沒有大的改變

大院長宋校文也點點頭。

“潘院長說的沒錯,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

老副院長道:“要不,我們物色一家合適的省級大醫院,結成戰略合作關係?簽署醫聯協議?”

這話一說,潘明德便是搖搖頭。

“二院就是走的這條路線。”

“可現在,二院已經成了那家省級大醫院的附庸。有疑難病人時,送到省級大醫院,有簡單容易的病人時,就送回給二院”

“可以說,二院完全成了省級大醫院的附著物,失去了獨立性,將來發展的道路,也完全被堵死了。”

“我們四院,絕不能走這條甘願成為邊角料的道路。”

眾人紛紛點頭同意。

這時,潘明德拿出一份資料。

顯然是做足了準備。

“我調查過,其他各家市級醫院,也都和咱四院處境差不多,也都在尋找出路。”

“目前,所有的市級醫院裡,發展得比較好的幾家”

“一個是市中心醫院,這是市第一醫院,有著特殊的地位,上麵會給他充足的資源,這家醫院排除不談。”

“而後麵活得比較好的幾家,我發現,都是走了差異化、特色化競爭的路子!”

“這其中,轉型發展最好的,就是市三院!走了傳染病加腫瘤的路線,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

“而五院,更名為了婦產醫院。”

“六院,更名為了肛腸專科醫院。”

“這些醫院,都是走了特色化、差異化的道路,才存活的越來越好。”

潘明德的意思很簡單。

如果是小城市,那以四院現有的實力,走綜合型醫院的路線問題也不大。

但這裡是省城,走綜合型醫院路線,顯然競爭不過那些省級大醫院。

隻能劍走偏鋒,嘗試發展專科亮點。

眾人不說話了。

走專科醫院路線,雖說確實有可能活的更好。

但卻是主動的“把路走窄了”,等於是“把雞蛋都放在了一個籃子裡了”。

走好了,那自然是活的更好。

可要是沒走好呢?

那就會全盤皆輸!還沒有其他退路!

那時,提出這個提案的,可就成四院的罪人了。

眾人全都沉默了下來,一時間,都沒人說話。

一麵是功臣。

一麵是罪人,擔上罵名,被四院人罵一輩子。

這個抉擇很重大,可不是一般人敢站出來,敢有這個擔當的。

這時,潘明德環視一圈,站了起來。

他笑道:“我打算,當這個出頭鳥。”

“現在各家市級醫院,還沒有一家是走肝外科的專科路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