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就是去其他醫院,做外援麼?
上次趙培儒去三院講課,遇上突發狀況的手術,趙培儒做了台“尋找破口裂口,去除氣栓”的手術。
那次,就是做了一次外援。
所以,想完成這個任務並不難,再做一次外援就是了。
不過這做外援,得遇上機會才行,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就這麼被動等待,不是趙培儒的風格。
趙培儒的目的是儘快完成任務鏈,讓這幅身體重回年輕,最起碼,也不能繼續蒼老下去,這就需要抓緊時間。
“或許……我可以主動推進這事。”
趙培儒想了下,很快,腦子裡就冒出一個計劃。
他對旁邊的馬林道:“你待會通知各加市級醫院。”
馬林一聽趙老師有吩咐,連忙豎起耳朵,拿出筆和小本子,連上麵潘副院長的講話,也顧不上聽了。
“我下午要開兩節課,關於“肝尾葉術中入路方式選擇”的課程。”
馬林一驚:“您下午就要開?這時間上來得及備課嗎?”
這個課,是趙培儒在“大練兵”獲獎感言上,承諾給各家醫院的,隻是讓馬林沒想到這麼快就要開,時間上對趙培儒來說,太緊了點吧?
趙培儒一笑。
還需要備課?
他腦子裡有那麼多“入路方式”的經驗,隨便拿出一點來,就夠講兩節的了。
馬林聽完,趕緊溜了出去,去給各家醫院打電話通知去了。
到了下午。
各醫院的肝外科領域醫生,準時都來了!
這次,四院領導層都沒怎麼露麵,隻派了個醫務科竇科長,和大主任向譚,主持接待了一下。
因為交叉講課機製的建立,再加上這種“萬院來朝”的盛況已經發生好幾次。所以四院領導層都有點習以為常了。不像第一次那樣,全體院委會高層出動來迎接了。
等趙培儒的兩節課程講完……
眾人都是一副受教的姿態。
不過,大多數人依然還都緊皺著眉頭。
不是因為趙培儒的課沒講好。
而恰恰是趙培儒講的太清楚,把難點都攤開,擺在眾人麵前了。
這多入路聯合的優勢自不必說。
關鍵是這缺點,在於需要多次入路,多次突破難點!也就是對術者要求高,對操作水平要求高。
光是一個處理複雜肝門區血管的難點,就足以讓很多小醫院,都“望而生畏”了。
所以聽課後,隻有市中心醫院、三院、五院等幾家醫院,露出躍躍欲試的姿態。其他醫院都打算放棄了。
趙培儒在最後,補了這麼一句。
“這入路方式,光理論授課,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各家醫院回去後,可以琢磨著嘗試建立病人模型,推演手術預案,如果有解決不了的病人,及時通知我,我和你們一起商議方案。”
這話一說,頓時一片讚揚之聲。
“趙主任可真好啊,這簡直要包教包會啊!”
“還承諾要一起商議方案,趙主任這是要一條龍全包麼?”
眾人紛紛誇讚趙培儒。
不僅講理論課,還承諾要在後續的實際執行層麵,繼續進行指導!
甚至可以做外援!
眾人感激的同時……
趙培儒心裡想著,我這魚鉤已經放下去了,就看哪家醫院先上鉤了。
最心急上鉤的,竟然是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