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幫我持續關注四院(1 / 2)

外科藝術家 醫用口罩 5807 字 11個月前

向譚有些激動!

如果他們四院,真能在高新技術上有所突破

那在“肝病專科”這條道路上,四院的競爭力就更強了!

甚至在“微波消融”這一細分領域,都能超越部分省級醫院了!

可向譚轉念一想,高新技術又哪有這麼容易學會的?

很多省級醫院都沒有開展,這不僅僅是經費投入的問題吧?技術層麵應該也有難度吧?

向譚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趙培儒表示:“技術層麵難度不大,多熟練就行。”

向譚表麵上微微點頭。

心裡卻沒有掉以輕心。

趙培儒以前也說過“簡單“、”容易“,但到頭來,向譚發現那都是對趙培儒個人而言的“簡單”。

一旦換成彆人,那就是高難度操作了。

不過無論如何,先開展起來,把優勢建立起來再說!至於其他的,再慢慢培養就是了。

等趙培儒寫好申請條子。

設備科科長和向譚,接連在上麵簽字。

之後。

向譚拿著條子,來找潘明德副院長簽字。

潘明德隻看了一眼,就果斷簽字。

向譚半開玩笑道:”潘院長,這麼昂貴的設備,你這說簽就簽了?以前這種昂貴設備簽字,你可沒這麼痛快啊。“

他當這大外科主任,經常要找潘明德簽字。

以前他拿著條子上來,都要被好好問上一遍,甚至有一些略微超出預算的,還得通過院委會的多個領導簽字。

潘明德笑道:”全院現在就肝外科一個重點,經費都要往肝外科集中,不給他簽給誰簽?“

“而且,這種必備的設備,這次不用,將來也要投入。”

“咱四院既然選擇了走這條路,那就得果斷。”

向譚也跟著笑了。

而與此同時。

各家醫院,也在密切關注著四院。

尤其是聯合會診的幾家醫院,都是好奇四院在這“高新技術”上,到底走了多遠,到底達到了什麼程度。

二院。

肝膽胰外科主任呂勇軍,正態度恭敬的打著電話。

電話那頭的教授馮正源,是省華康醫院的專家。

二院和省華康醫院是醫聯體關係,一旦有什麼情況,呂勇軍就會和馮教授商量。

“你是說,市四院要開展一台微波消融手術?”

馮教授大感好奇。

他們省華康大醫院,屬於“省級醫院”裡的“後起之秀”,是近幾年的新建醫院。

他們這個“後起之秀”,之所以能競爭得過老牌省級醫院,就是在高新技術上,肯投入,肯發展,能在先進技術上保持領先!

而現在,一個市級醫院,也擁有了這“微波消融”的高新技術?

這是要順著他們華康的路子走麼?

馮教授在電話裡道:“你幫我保持關注四院,有什麼新進展,及時告訴我。”

病人到位後。

趙培儒帶著翟護士長,以及幾名精乾護士到病房。

“翟護士長,這台手術需要患者做呼吸配合,所以需要你們提前幫患者做呼吸訓練。”

趙培儒考慮到護士們對這台手術也陌生,估計也不懂做哪些術前準備工作,乾脆就親自過來教。

“所謂呼吸訓練”

“就是平靜呼吸後,屏息20秒,呼氣,休息三分鐘後再重複,每次10分鐘。”

“練好的話,對術中穿刺消融的幫助很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