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比平常快得多啊。”
眾人努力睜大眼睛。
“這種不規則切除,每一刀都需要深思熟慮,反複琢磨如何下刀!並且越是這種巨大腫瘤,越是應該慢才對,怎麼趙主任反而還更快了?”
在這種快節奏下,他們的腦子,甚至都忘記剛才心心念念的“大搶救”,而是得努力跟上趙培儒的節奏,努力去分析趙培儒每一步動作的含義。
“你們快看,現在趙培儒不光是在不規則切肝,而且還在同步進行血管精細修複!“
眾人一看,果然!
“這才剛開始切肝,就已經在為後麵的保障殘肝重要通道做準備了麼?”
“可是,殘肝在被對攏之前,趙主任是怎麼知道需要恢複保障哪些血供通道的?”
因為每個病人瘤體不同,累及範圍不同,這就需要在術中一邊探查,一邊切除,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再對攏收束殘肝。
再之後,才會知道,需要為殘肝建立修複哪些重要管道。
一些重要管道還好,是必須修複建立的。但一些細小管道,是每一顆殘肝都不同的。
可此刻,趙培儒才剛剛開始切除,卻就已經在為殘肝的的精細管道做準備了!
“趙主任的提前規劃,已經做到這種地步了麼?”
眾人麵麵相覷。
自己和趙培儒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了啊。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手術台上,趙培儒通過分時分步阻斷血流,來切除不同部位的腫瘤。
一邊切除,一邊修複累及的臟器。
眾人逐漸發現
趙培儒的動作,非常有秩序和條理!每一步都非常連貫。
柴寶榮擔心的同時,也看的頗為感慨:“看趙主任視頻,真的有種絲滑感啊!他的每一步動作銜接,仿佛都有內在的章法規律。而如果換成是我”
“恐怕我會做很多重複步驟,甚至可能會做到後麵時,出現返工”操作。”
眾人都點點頭,他們在做手術時,這種“返工”操作都比較常見。
甚至是大外科主任向譚,一生做過無數手術,身經百戰,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這種“返工”現象。
人無完人。
每次做一台手術,針對不同病人、不同病情,都是麵對一道“新題”,做出的答案,就很難每次都是“最佳解題步驟”。
隨著時間的流逝
那巨大腫瘤,逐漸被趙培儒分割成一個個小的部分,從肋緣下切口,分彆取出來。
當托盤上,那血淋淋的塊狀腫瘤組織越來越多時
病人體內的重要管道,被擠壓變形的臟器,殘破不堪的斷麵
也在趙培儒的那雙巧手下,被同步修複修補過來。
眾人看著那越來越小的腫瘤
“怎麼感覺,好像沒有多少出血量啊?”
這種巨大腫瘤,在切除過程中,必然要下很多刀,必然要流很多血。
可這台手術,眾人有種“出血量小”的錯覺。
向譚在後麵道:“是分時分段血流阻斷技術,加上血液回收機的作用,讓病人的肝臟部位血供分時減少。“
“尤其是,你們趙主任做到了分布式的阻斷血流,也就是他切除哪一部分,就暫時阻斷那一部分的血流。”
這種技術,說實話,向譚看的都暗暗咋舌!
他心裡暗道:“我記得,這才是趙老哥第二次用這種分布式阻斷血流技術吧?怎麼感覺比第一次時又精進了許多?這次,就連很多細小部位的切除,都做到了精準阻斷。”
這種精細化高端技術,把一台本來“應該術中大出血”的手術,硬生生的做成了“出血量適中”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