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吃一驚,不過是賞賜下屬,如何就變成要娶王妃了?
但景王硬將娶親說成是犒賞,而賞賜李魚確實又是他準景王自行決定的,有過去幾次奏折的批複為證,皇帝憶起景王數次問詢,意識到景王極有可能給他設了個套。
隻怕當初發愁如何犒賞是假,想要促成這門婚事才是真。
皇帝震驚之餘很是生氣,氣景王算計自己,也氣景王竟突然想娶個男王妃。
本朝並不禁男風,曆代皇帝中也有人納了男妃,且十分寵愛,就連皇帝自己,年輕時圖新鮮也有過一位男貴人。不過男子為妃為妾,說到底都與大局無礙,因為男子並不能生育,不可能占據正妻之位。景王若執意要收李魚為側妃,皇帝說不定就順著景王的意準了,原來按王的品級,可有一位正妃兩位側妃,李魚是男子,又是平民,能得封側妃也是一樁美事,皆大歡喜。
但景王在奏折裡提的是正妃,要為李魚求的也是正妃之位,皇帝內心當然不會同意。
一個男人,尤其還是一個毫無背景的男人,怎能占據王妃之位,他若是準了,景王往後想再娶達官貴族家的小姐就難了,畢竟誰家小姐會甘心屈居在一個不能生養的男子之下做側室,而自己所生的孩子,卻隻能做庶出?
皇帝不消片刻便找了一堆理由,他並不認同這樁婚事,景王的這點把戲不過是小聰明,若皇帝輕易就改變了主意,也就不是皇帝了。
隻不過之前金口玉言,明麵上的確不好反悔,皇帝想了想,乾脆將奏折留中,不予批複。
隻要他不回,景王自然也就無法娶妃。
皇帝心裡也很生景王的氣,恨鐵不成鋼。
他曾為景王的婚事操碎了多少心,景王一副無欲無求,這會兒總算想成親了,若是看上誰家小姐,皇帝也不至於不幫,可景王一求就是男王妃,這個兒子,他才剛覺得有點本事,沒想就這般紮他的心窩!
皇帝是真的氣了,打算冷一冷景王,讓景王好好反省,他讓景王去西陲曆練,是給景王一個公平的機會,不是讓景王肆無忌憚求娶男妻的。
皇帝一氣之下,召老承恩公、景王外祖葉騫入宮,與葉騫商議對策。
葉騫早就見過李魚,景王給他的書信也早就送到他手裡了,麵對皇帝從天而降的怒火,葉騫不著痕跡地勸了幾句。
景王求娶男王妃,終於令皇帝意識到景王的確也該成家了,身邊沒個女子照應始終不成樣子,皇帝想著不若他給景王先指一門婚,把人先嫁過去,景王或許就不會想著什麼李魚了。
若還想,就賜為側妃,這般難道不比直接娶個男王妃強?
葉騫明白皇帝之意,故作為難地道:“不知皇上可有中意的人選?”
皇帝被他一問,啞口無言。
景王的婚事皇帝操心不是一次兩次了,景王自己不上心是真,找不到合適的也是真。
皇城與景王門當戶對的貴族小姐們,家中皆委婉表示更樂意做其他皇子的皇子妃,看不上啞巴景王。
出身低一些的倒是有願意的,要麼名聲不好,醜若無鹽,要麼就是與景王一樣身有殘缺。
且皇帝自己都覺得不合適,所以才一直沒能給景王指婚。
合著他的兒子竟還娶不到正常女人了?
皇帝大為光火,非要給景王另找一個合適的出來。
葉騫竭力勸他道:“臣有句實話不得不說,以前臣從未見景王殿下向皇上求過誰,殿下並非魯莽之人,想必是動了真心。殿下到底與旁人不同,老臣覺得,或許就是這份真心,在殿下眼裡更為重要。”
皇帝何嘗不知,這個李魚,景王數次送過來奏折中也明裡暗裡說了不少好話,皇帝清楚這的確是個品性不錯的孩子,還立了功勞,若是換成彆人,說不定皇帝早出手處置了。
想到這一層,皇帝才更生氣,景王的確一點都不魯莽,早想著要算計他了。
回想起景王是如何一步步引他掉坑的,皇帝慪得慌,可是偏偏,景王每一步都合情合理,他逮不到景王算計他的證據,頂多斥景王腦子不清醒,竟把婚姻大事當成是兒戲。
臭小子如此激怒他,就不怕他令他永遠待在西陲,不許回皇城了?
皇帝心裡明白,應不至於,景王就是在婚事上犯了點渾。與二皇子、三皇子的錯處還是不同的。且景王如今也算是有功勞在身的皇子,他若是因此處置景王,幾位尚書也會規勸,皇帝隻能當著老承恩公的麵數落景王兩句。
葉騫很熟悉皇帝的性情,皇帝若是責怪景王,葉騫便靜靜地聽著,偶爾附和一兩句,並不力勸,皇帝數落了一通便覺沒趣,孝慧皇後雖去世多年,老承恩公論輩分仍是他的丈人,當著丈人的麵教訓兒子,似乎不大妥。
皇帝好歹冷靜了些。
景王的另一封奏折也很快到了。因上一封留中,沒過去幾日,皇帝由此斷定景王處應還沒得到消息,直接發過來的。
皇帝拿起奏折,掃了一眼,折子裡詳述了李魚的一份建議。
一直以來西陲除了土匪之亂,還有另一件令皇帝憂心之事,西陲有幾個鎮子,少則一年,多則兩年便會鬨蝗災。
西陲常年兵荒馬亂,農田稀少,若是再遇上蝗災,百姓怕是又要遭受饑餓,流離失所。
且皇帝也擔心蝗災會越鬨越大,最初蝗災隻在西陲地界上出現過,近兩年,彆處也開始鬨了。
皇帝每年都要撥不少銀子治理蝗蟲,可是並不能根除,難道一個少年之言,竟會比工部常年經於此道的官員還要有用?
但就是這個少年,曾助景王擊敗了土匪。
皇帝心裡亦是好奇的,明知景王是在為李魚鋪路,仍忍不住看了下去。
落楓鎮,景王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