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盜文必究(1 / 2)

蝗災撲滅指日可待,景王此前已將李魚的提議整理成奏折,遞往皇城,眼下西陲幾個鎮蝗災治理情況,又擬了一份更詳細的奏報。

上回他已向皇帝提起與李魚的婚事,皇帝並未回複,景王心裡明白定是被留中了,在他挑明之前,已一步步向皇帝透露了諸多小魚的好處,又及時利用了皇帝鬆懈的時機,皇帝並未直接駁回,就說明皇帝也是有所顧慮,那麼這封奏折再過去,皇帝一定會心生動搖。

小魚的真實身份並不能透露,他希望能以此讓皇帝明白小魚有多好,哪怕沒有顯赫的出身,哪怕不能生兒育女,亦擔得起站在他身邊的王妃之位。

他這輩子,從沒向皇帝求過什麼,太子位他能靠實力去奪,也不需要去求,他想求的惟有這門婚事,他也想過,會不會激怒皇帝,皇帝會不會徹底斷了他爭儲的可能,若真如此……

景王看了一眼在教幾條小魚崽拔河的李魚,西陲雖清苦,但一家六口在一起的日子,卻是他最快樂的時光。

若皇帝真的放棄他,他便自請永遠鎮守西陲,如此他和小魚還是能在一起。

但這是最壞的打算,應不至於如此,他還有彆的法子沒使出來。

景王最後將他與李魚的婚書,連同奏折一起附上。

皇城,乾清宮。

皇帝再次收到景王的奏折時,發現了隨奏折一同而來的婚書。

對於景王的自做主張,皇帝很不滿,但是皇帝同時也明白,景王特意將婚書附上,既是向他表明自己的立場,又是一種無言的請求。

印象中,景王從未向他求過什麼,哪怕萬壽節他才收了景王的禮,就令景王去西陲,景王也沒有額外請他開恩,而是淡淡地接受,淡淡地叩首道彆,淡淡地離開皇城。

景王性冷,他以為至少也該是如此。

可是而今意外發現,原來景王亦有著執著固執的一麵,對於上位者來說,過於執著並非什麼好事,不過,誰又沒個執著的時候呢?皇帝自己也不是聖人。

婚書上“良緣永結”的字樣,皇帝認出正是景王的筆跡,這是景王親筆的婚書,足可見對這門婚事的看重。

……景王怕是真的動心了。

皇帝回想起老承恩公開玩笑般提到過的真心,皇帝在位多年,滿可以一笑而過,此時竟無端有些沉重。

他將婚書重重擱在奏折匣中,翻出景王的奏折來看,景王怕是又在說李魚的好話了。

記得上次這少年對治理蝗災提了些獨特的見解,皇帝令工部官員來看過,官員們都道極有道理,有機會定要一試,皇帝嘴上不說,心裡還是挺佩服這個李魚的,能讓工部幾位官員都讚同,這是李魚的本事。

這次的奏折又會是什麼?

皇帝讀完奏折,才知景王竟先一步將李魚提出的建議,用在了西陲的蝗災治理上。

此事若是交由隨便哪個工部官員來辦,必要擬出詳細章程,交由工部尚書過目,在朝上議過之後,再由戶部撥銀——隻是如此,就得花上個把月的工夫,然後工部才能正式派人去往蝗災之地。

但是這些,景王在奏折中提都未提,悶頭就自己掏銀子辦了。且辦得還不錯,西陲蝗災竟遏止住了。

臭小子,好大的膽子!

皇帝說不出是何滋味,這是因他扣下了之前的奏折,景王便故意甩他一臉漂亮的政績嗎!

他有點生氣,可也得摸著良心說辦得漂亮,幾個兒子中,殺伐決斷最合他意的,果然還是景王。西陲蝗災已到了令他難安的地步,若是還按以前的章程走,如今還不知會是何樣,官員恪守成規,受苦深重的卻是底下的百姓,相比之下景王做法雖魯莽了些,卻有效抑製住了蝗災。

皇帝放下了奏折,若有所思。抬眸發現還有臨近西陲的幾個州縣的折子,這幾個州縣本次也遞了奏折過來。皇帝一目十行讀完,原來景王治蝗時,需要買不少鴨子,臨近州縣也被折騰得夠嗆,不過折子裡卻都在真心實意感激景王,若是西陲蝗災不遏止,他們日後怕也是要受蝗災之累。

有個折子描述得相當風趣,皇帝似乎親眼見到了當時雞飛狗跳的場景,抽了抽嘴角。

西陲之行竟讓景王無形中得了勢,這是皇帝始料未及的。

他可以因景王立的功讓景王繼續成長下去,也可以選擇打壓景王,因為這個兒子也算計了他,想狂妄地求娶一位絕不可能的王妃,令他極為不悅。

皇帝想起什麼,將景王的折子翻到最後,果然景王又將功勞全都歸到李魚身上。

這一切,仍是在為李魚鋪路。

若非不可輕易試探,皇帝倒想知道,太子位和景王妃隻能擇其一,景王會選哪一個?

皇帝歎了口氣,仍是留中。

景王在西陲所為,也並非是秘密,朝堂早就傳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