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家離著小劉莊不遠,但是也不是那種特彆近的,要是以步走算時間的話,正常腳步應該需要半小時左右。是他們去鄉政府時必經的楊家村。
小夥子家裡窮,但是小夥子自身條件過硬。犁田打靶樣樣是能手、栽秧割稻一個賽倆、挑一百斤的擔子走十裡路都不用歇的......
咳!反正一句話:就是千裡挑一的好對象。
當然,人家家裡也是真窮,要不然也輪不著鄧正雲這個大字不識的大老粗,人家好歹還初中畢業了的。即便人家窮的連一間自己的屋都沒有,到現在還跟著兩個弟弟睡一間屋。但是劉餘珍見過人家男孩之後,立馬就有心想要答應了。緊跟著人家父母又說了,他們家雖然窮,吃穿住上差些,但是好在沒有背債。並且答應在孩子結婚前,一定給孩子蓋三間房子,不能應允磚瓦房,隻能是土坯屋。而且,孩子一結婚就給他們分家另住,不讓他們背任何負擔。
劉餘珍自從要給大閨女找婆家,就對男方的要求條件翻來覆去的斟酌,心裡自然有一杆秤。楊家的這情況,的確不算好,但是對於她家老實巴交的正雲來說,卻是最好的。這男孩可能不會討女孩歡心,但是她家正雲要的就是踏踏實實的日子,而不是風花雪月的情愛。就這樣的才好!
事情一定下來,大定之前還要有個訪門樓這個必不可少的節目。鄧家除了還有一個大媽和堂姐就沒有彆的女眷了,其餘的女眷隻有在劉家這邊湊齊。然後,大舅媽、二舅媽、二姨、三姨、連草香和還在抱著的梅香都算成一個人頭數,這才湊齊了十個人。
見過男家父母,王洪英感覺上還可以,首先正雲那未來婆婆不是惡婦,就是性子太慢了。爬上閣樓拿個東西竟然在閣樓磨磨蹭蹭大半個小時,連事先聽介紹人說過親家母是個什麼性子的劉餘珍都懷疑她是不是在閣樓上睡著了。其他不知道的客人,一邊跟陪客的男方嬸子、姑姑們說著話,一邊不時的看看閣樓,都想著彆是這親家母在閣樓上出了啥事?但看男方家人都沒有反應,她們也隻好心不在焉的說著話,不好意思一驚一乍,免得被人說女方家的客人很浮躁。
其次是正雲這未來公公明理而且是個當家人,他們楊家村雖然跟劉家不是一個生產隊,但是相距不遠,有沒有惡名,還是能夠聽的到的。沒有惡名,又能當家做主,這家就少有女人當家的那些烏七八糟的事情,對於做兒媳的女子來說,是個很好的婆家選擇。
再次,就是正雲這對象了。初中文化在這時代不算低,還是個乾活能手,而且從今天招待女方客人來看,是個性格開朗且不是話語多的男孩。不是她最討厭的那種花言巧語、油腔滑調的孩子,就目前來看,也像個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
劉餘珍見向來會看人的大嫂都說正雲這個婆家可以,就更加放心的定下大定。隻等著正雲過了二十二歲,就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