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隻豬崽帶來的幸福(2 / 2)

秋丫爹剛進城不久又回來了,原因是在外麵聽到風聲——要包產到戶了。不再是每家隻給一塊自留地,而是要把所有的土地按人頭平均分配給各家各戶,大家各乾各的,不用再去隊裡掙工分。

這樣的好事,怎麼能不讓人雀躍?秋丫爹這些年懶得參加隊裡的勞動,家裡每年分到的口糧少之又少。

最近幾年秋丫娘身體不好,跟很多拖累著一幫孩子的婦女一樣,隻管侍弄家裡那塊自留地,好年天收才勉強填飽肚子。

秋丫爹不著家,忠厚不著調,隻有王林按部就班上山下地,卻攤上個不過日子的媳婦。反正幾家人都是村子裡的困難戶,每家都欠著不少‘三角債’,王林家最多,在村子裡也數一數二。

眼看有了指望,秋丫父母決定,今年無論如何要養一頭豬了,家家戶戶的年豬,寄予著一家人最大的期望。

這個季節抓豬正好,天氣暖和了,小豬抓回來不用凍得哆哆嗦嗦,否則不但不長膘,還得多費幾個月糧食。如果沒有‘接年豬’,年底將就著也可以殺了過個好年。

抓豬羔子是頭等大事,日子富裕的人家,都是秋季抓豬,為第二年做準備,因為如果年底把家裡養成的肥豬殺掉之後,就沒有占槽子豬了。一是家裡的泔水不能浪費,二是養了兩年的豬才足夠肥、掛得油也多。

秋丫二姑家的老母豬還沒等下崽、就已經有好多人提前預定了。秋丫父母決定去鎮上仔豬交易市場挑選一隻回來,外麵風和日麗,順便帶上秋丫姐弟溜達一圈。

依舊套上秋丫奶奶家的老毛驢車,四口人坐在車上,歡聲笑語中夾雜著滿滿的期待。

很快到了豬市,秋丫父母在一排排裝著豬仔的籠子或者背簍前轉悠來轉悠去,來回比對著,不斷小聲商量。大點的嫌貴,小點的又怕有什麼毛病。

秋丫娘指著一隻豬崽對秋丫爹說道:“這頭小白豬挺不錯,價錢也合適,可惜沒有黑豬肉香。”

秋丫爹相中了一隻黑豬崽:“這個好,不大不小、毛色光滑順溜,還挺歡實。”

但是仔細一看,是頭母豬,劁豬的時候費勁,弄不好劁茬子高了,不但偶爾會跑圈,還耽誤生長。再說獸醫要的劁豬錢也比公豬要貴一點,所以被兩人雙雙否定了。

最後,秋丫父母同時相中了一隻七八斤重的小公豬崽,正餓的吱吱亂叫,雖然又瘦又小,但一看就是主家喂得差,這樣的豬買回去搶食、好經管。

把買好的豬崽綁在車上,終於到了秋丫最喜歡的環節——父母要帶姐弟倆去買好吃的。

看了一圈,秋丫爹下決心給孩子們買一瓶罐頭,秋丫娘似有不舍,畢竟這東西平常人家哪能吃得起?

秋丫爹勸慰道:“倆孩子都是第一次跟著來街裡,再說吃完後罐頭瓶也可以用呀!”秋丫娘這才勉強同意。

回到家,把豬崽放進圈裡,秋丫父母趴在豬圈牆上越看越覺得買對了,興致勃勃地估算著年底能出多少斤肉,美滋滋的樣子好像已經吃到了嘴裡。

秋丫一會兒給它添點水,一會兒又拿一把玉米粒扔給它,或者找幾根乾白菜葉逗它跟自己親近,總之寶貝的不得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