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韓建,現在也與梁王過往甚密。看來京畿都指揮使這個關鍵位置,必須換人。
隻是,朱全忠,會按聖旨更換韓建嗎?
好像不可能。
不一會兒,親王們奉旨都趕來了,麟德殿裡,濟濟一堂,剛才的蕭瑟氣氛一掃而空。看著這群年輕的子侄輩,這群李唐皇室的未來,個個英姿勃發。
先皇僖宗留給朕的兩把鎖。一把外鎖是梁王,可笑的是,現在已經成了最大威脅。
但是,親王典兵這把內鎖,都是自家人,總是能用吧?
昭宗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嗣覃王李嗣周。
“此番伐晉,禁軍損耗一空。周兒素來知兵,且說說你有何見解。”
李嗣周聽到官家點名,倒也不推辭。
“官家,兒臣以為,若能重建殿後四軍,輔以良將,朝廷兵威,依舊可以憚服藩鎮。”
昭宗頷首。雖然殿後四軍伐晉時全軍覆沒,但應該是張浚無能。
“重建殿後四軍,朕將命李筠為四軍都統。”
李筠聽到旨意,連忙叩頭謝恩。
“臣李筠多謝聖人提攜,聖人萬歲萬萬歲!”
昭宗看看這個黑塔般的漢子。他武藝高強,而且對自己絕對忠心,從藩王到即位,他總是自己的安全壁壘。現在把殿後四軍的指揮權交給他,比交給子侄們還讓昭宗放心。
他又看看自己的這些子侄,李嗣周的表現有點讓他失望。這個“素來知兵”的侄子,並沒有提出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軍事綱領。
但昭宗還是繼續下旨。
“那麼周兒為安勝軍都頭,祥兒為捧宸軍都頭,丕兒為保寧軍都頭,柔兒為宣化軍都頭。”
幾位親王紛紛跪下,口稱萬歲,接受旨意。
昭宗讓他們平身後,通王李滋見自己沒有當上都頭,不由開口說道:
“官家,兒臣覺得,君臣乾綱,自古不易。如今既然梁王猖獗,兒臣敢情提一旅精銳,踏破梁王府,擒朱全忠前來謝罪!”
昭宗聽李滋的話,倒是非常欣慰,這大餅畫的,真是太對胃口了。隻是,談何容易?所謂大言炎炎,就是這樣吧?隻能無奈地擺擺手。
“今日在場的,除了李筠,都是皇室的後起之秀,社稷安危,係於你們本身。好吧,你們不要有什麼忌諱,都說說看吧。”
嗣薛王李知柔馬上開始反駁通王李滋的狂言。
“官家,兒臣覺得,通王未免急躁了。現在長安城中,梁王手下多如牛毛,若說武力解決,隻怕未出宮門,人家早已知曉。”
李滋很是著急,瞪著李知柔,含譏帶諷。
“依嗣薛王高見,又該如何?”
李知柔看看李嗣周,態度雍容。
“我倒是覺得,嗣覃王所說,較為有理。先把這殿後四軍,對了,李都統,四軍總共多少兵力?”
雖然按照官家適才的旨意,李知柔隻是自己屬下的一個都頭,但是李筠顯然不敢以上司自居,聽見李知柔詢問,也就拱手回答。
“回嗣薛王問話,現在殿後四軍,收攏餘部之後,尚存近萬兵馬。”
李知柔皺起眉,臉上都是失望神色。
“一萬兵馬,尚不及神策軍什一,遑論對壘梁王!怎可輕舉妄動?還是應該先認真訓練,之後徐圖擴張,待宮廷穩當,再看是否能夠有所作為。”
延王李戒丕笑了起來。
“嗣薛王所言,未免拖遝。如今梁王已經做了副元帥,你有多少兵馬,敵得過天下諸道兵馬?”
諸道兵馬元帥李祥開口抗辯了。
“那麼,我還是元帥呢。”
這句話一說,幾個親王都笑了起來,李嗣周指著李祥說道:
“請問李大元帥,這諸道兵馬,你能調動幾個?”他看看昭宗:“都是梁王掌控啊,官家,若容他如此執掌兵權,兒臣隻怕將有不測之事。”
李嗣周這麼一說,幾個親王都嚴肅起來,一齊看著官家。
昭宗擺擺手。
“周兒所言,確實是如今大患。你們說來,有何妙計?”
延王李戒丕忙說:“官家,兒臣聽說,如今官家已經赦免了李克用。那沙陀王,倒的確是忠心赤膽。兒臣敢請官家,移駕北京,再做籌劃。”
幾弟兄都早被梁王聲勢嚇得不可終日,現在聽了李戒丕的話,不由紛紛點頭,連李知柔都馬上說道:“官家既然讓兒臣執掌宣化軍,兒臣敢請率宣化軍為前部,前往河東。”
李祥笑了起來:“嗣薛王,你是要第一個跑路嗎?”
李嗣周拽了李祥一把,讓他不要胡亂說話,轉頭對昭宗說道:“兒臣敢請官家移駕河東,複興大唐!”
幾個親王異口同聲:“請官家移駕河東,複興大唐!”
看著這幫少壯派宗室親王的期待眼神,昭宗不禁站起身來,頓時也覺得滿腔熱忱。
“太原者,天下之龍脈所在,號為‘龍城’,是故堯帝、禹帝,皆建都於此。以我朝論,高祖皇帝亦龍興於斯。朕欲複興祖宗基業,舍此何往?”
喜歡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請大家收藏: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