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沒錢(2 / 2)

“殿下放心,老奴已經問的確實了。大王說的大婚、立後,都是指的殿下一人。大王還反問我,‘寧有他人’?殿下您看,這可不是妥妥的?”

不僅李九娘,連黃四娘都輕鬆了下來。

流霜殿那種鬱悶壓抑的氣氛,終於一掃而空。

但這種氣氛沒有消失,隻是轉移到了孝棚。

探子傳來了最新軍情。

朱全忠改名朱晃,取代大唐,建立了新的朝廷:大梁。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是早晚的事,可是現在真的到來時,晉國君臣還是一片惘然。

李存勖都不想去和公主說這件事了,讓內侍去通告吧。

自己去流霜殿,是看李九娘尋死覓活?還是看她發飆罵人、詛咒朱賊?或者看她沉默流淚,哀歎國破家亡?

哪樣都不想看。

有這個時間,還不如把孟知祥、郭崇韜、李嗣源、李存璋這幾位叫過來,商量一下呢。

李存璋看著先王的靈柩,有些不舒服。

“大王,在這裡商議軍機,是否會影響到先王安寢?”

李存勖乾脆走到靈柩前。

“就像先王還在世一樣,咱們商量軍機,讓他老人家也聽聽。”

眾人無話可說了。

李嗣源提出一個建議。

“先王在世的時候,大王曾經建議攻打河中。”

李存勖一愣。是,自己是提出過這個建議,但是現在,時過境遷,還行嗎?

看了看郭崇韜。

“安時,梁賊情形,你知道的多,你來說。”

按理說,郭崇韜剛進入河東決策層,還輪不到他提前發言。但是李存勖給的這個理由,卻是彆人都不具備的。

決策層裡麵,隻有他是降將,是朱梁那邊過來的。

剛剛進入決策層,郭崇韜不敢多說,免得被人家看成得意忘形。

“大王要打河中,必然出乎朱梁預料。按照朱晃的脾性,他肯定要趁老大王薨逝之機,先發製人,大舉來犯的。而河中守將氏叔琮,也已經換成了朱晃最信任的丁會,此人從黃巢打廣州時就追隨朱晃,是一員宿將。”

話雖簡短,但把朱梁從皇帝到守將的情況說的清清楚楚。雖然沒有明說自己的態度,但在說明河中不易攻打的同時,判斷朱梁大軍即將全麵來犯。

這種時候攻打河中,當然很不合適。

李存勖重用郭崇韜,隻是聽說此人知兵善戰,文武雙全。沒想到他的分析如此簡明扼要,切中要害。

不過現在來不及去欣賞他,來不及去感歎自己怎麼如此有用人之明。

現在的關鍵,是郭崇韜預測朱梁大軍將要來攻。

李存勖馬上下令。

“八鞭,立刻廣布細作,看看朱賊是否要用兵河東。”

李存璋遵命離開。

李嗣源點點頭說:“大王,臣聽安時的分析,還是蠻有道理的。臣也覺得,此時攻打蒲州,恐怕不宜。倒是汾州和遼州,這兩處,是不是該收回來了?”

對於李嗣本、李嗣恩的遇難,作為十三太保之首,李嗣源一直非常心痛。隻是一直以來,都沒有用兵的機會。現在新大王繼位,想要用兵彰顯武力。既然打蒲州難度太大,那麼還不如趁機給六郎、七郎報仇。

孟知祥在這群人裡年齡最大,所以也比較保守。

“大王,臣以為,老大王喪事完畢之前,恐怕不宜討論用兵之事。”

老大王還躺這兒呢,你披麻戴孝去打仗?當然,如果您覺得合適,那就算我啥也沒說。

李存勖一愣。

啊?打河中,各種不易。打汾遼,也不宜用兵?唉,當大王想打仗顯示一下本王的雄風,怎麼這麼難?

不是說王自為之嗎?

但是幾位高層,說的都有道理啊。

站起來想了想,看著孟知祥。

“保胤,如你所言,也有道理。不如這樣,先看看朱梁那邊的動靜,等大王喪事過了,咱們再考慮用兵之事。”

李嗣源也知道這事急不得,隻是為兩位太保遇難而憤憤不平。

郭崇韜卻抱拳請命。

“大王,時值春耕農忙,臣想協助保胤兄督促州郡,勸農桑之事,開源節流,不知大王以為如何?”

李存勖猛然醒悟,郭崇韜又講了一個重要問題:

錢!

支持海釣綠碼的讀者大大,請移步番茄小說網閱讀正版。也可到bilibili欣賞海釣綠碼的同名趣味影音小說。

喜歡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請大家收藏: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