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郭崇韜建議南下收複長安的建議,李存勖的確有些意外。但馬上就反應過來:如果自己意外,那麼朱賊也肯定沒有提防。
真的要南下嗎?對不對呢?
也許沒有對不對,隻有結果。
贏了,那就是對的。
不過他說的“致人而不致於人”,倒是真的提醒了自己。這段時間都忙著準備聯姻,東出太行,河朔爭霸。
這樣做,真的會與朱梁大軍相遇。
就像兩列火車迎頭相撞,必然是天崩地裂。
誰勝誰敗?
關鍵是一旦兩敗俱傷,會不會讓劉守光漁翁得利?
這個問題,戰略方向的問題,也先放一下。自己去萬元域找找答案,或者改天召集重臣,再做具體討論。
戰略方向,真的不能一下子定下來。
一拍腦袋就有戰略方向,一拍胸脯就敢立軍令狀,最後恐怕就是一拍大腿說“他祖宗的,咋沒想到還會這樣?”
這就是典型的“三拍官僚”。
李存勖可不想做“三拍大王”。
人家是“伏虎大王”。
所以,還是讓郭安時繼續論述吧。
“嗯,戰略方向,寡人再做考量。安時接著說吧。”
郭崇韜一愣。
“大王,臣已經說完了。”
李存勖一想,可不是嗎,今天討論,已經涉及了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直到人才培養計劃。
的確沒說的了。
選擇現在可以布置的,先布置下去。
“正言,現在咱們稅率,究竟是多少?”
有些慚愧。作為一國之君,居然不知道這件事。
不過也不能怪自己,天天忙著打仗呢。
王正言回稟大王:“大王,河東稅製,沿襲前唐稅製,也是六成。”
六成!
李存勖眼皮猛地一跳,脫口而出。
“這麼高?”
王正言聽見大王責問,頓時手足無措,很窘地站在那裡。
其實收的稅再多,也落不到他口袋裡。但是他卻好像是個貪官被審判一樣。
李存勖歎了口氣,問:“那你可知道,朱賊的農業稅率,又是多少?”
王正言當然知道,一下子麵皮通紅,猶豫一下小聲回答:
“三成。”
李存勖差點跳起來。
搞了半天,自己才是重稅盤剝的暴君,人家朱賊,嗯,應該說朱梁,反而是輕徭薄賦的明君!
確定沒有拿反劇本?
看看王正言那張古板的臉就知道,劇本真的沒有拿反。
當然可以一口宣布,降低稅率!
但還是那個老問題。這麼大的事情,不能腦子一熱就做決定。
很多事情,做決定簡單,但是修正決定,麻煩就多如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