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的確出發了。
但不是北上攻晉,而是南下討吳。
對這種奇葩的軍事部署,皇帝朱瑱是強烈反對的。
但是,他悲哀地發現,禦前會議上,自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過去支持自己的鎮國公葛從周,上個月已經染病去世。
三路疲晉的西路軍,攻勢隨之停頓下來。
東路軍王彥章,被禦史中丞舉報貪腐,這倒也罷了。梁軍中,喝兵血的將軍,大有人在。可是王彥章居然要求攻取博州以後,任命他自己為貝博節度使!
禦史們再次上本,舉報王彥章擁兵自重,有不臣之心。
朱瑱覽奏,龍顏大怒,當即下旨,將王彥章革職為民,不複錄用。
但事後朱瑱才發現,三路疲晉,現在隻剩下中路軍張歸厚所部,孤掌難鳴。兩次攻打澤州,都被晉軍李嗣昭和史建瑭夾攻,損兵折將,铩羽而歸。
朱瑱發了半天呆,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製定好的疲晉之計,就這麼無疾而終了呢?葛從周是上了年紀,染病而亡。王彥章身強力壯,卻又貪腐成性,甚至想割地稱雄。隻有張歸厚一人堪用,可是每次北伐,都會陷入晉軍的兩麵夾擊中。
鎮國公臨終前向皇帝推薦了劉洵,說此人十步百計,是他的最佳繼承人。召見之後,也覺得劉洵可用。但是皇太妃不以為然,認為治理國家,主要還是要靠善於理財的臣工,皇太妃推薦的趙岩、袁象先,據說都有經天緯地之才,而段凝更是被譽為軍事奇才。
對這幾個人,朱瑱不是很滿意,但是朝中大臣李振、敬翔等,一致給了好評,認為重用趙岩等人,必定能使國家興旺。
李振更是悲歎:“一朝天子一朝臣,臣等都已經老啦,陛下該當起用新人,完成擊敗晉賊的先帝遺願啊。”
李振肯定要力薦趙岩等人的。他為官以來,一直追隨朱晃,可說是忠心耿耿,但也因此不敢伸手納賄,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居然沒有為兒孫留下萬貫家產。
這個時候,皇太妃給他送了一處彆院,花香鳥語,小橋流水,最讓李振高興的,是院裡居然還有兩塊碑文,分彆是張籍的詩作和張旭的狂草。
李振一下跑過去,撫摸兩塊石碑,愛不釋手。
雖然官居高位,仍是文人習氣。
於是從此以後,皇太妃的旨意,在李振這裡,真正的比聖旨還靈。
這裡麵的關係,李振心知肚明:皇太妃是張全義的前夫人,用張全義妹妹的名義進宮。而趙岩就是張全義的女婿。
袁象先是先皇帝的外甥,原先隻是宣武鎮的馬步軍都指揮使,但自從投靠了皇太妃以後,平步青雲,現在已經是行開封尹、檢校太尉。
段凝更不得了,據說是皇太妃的堂弟。
這夥人升官發財,其實就是四個字:裙帶關係。
看著這群人混的風生水起,李振隻好力圖自保。還好,皇太妃對李振,是一種拉攏的態度,並沒有排斥打擊的意思。
至於敬翔,向來都是追隨李振的。隻要李振同意,他就會找出根據來。
於是朱瑱在朝中,麵對這些臣子,就有些無能為力了。
本來想讓袁象先去北上援救劉守光,但是袁象先沒這個興趣。
幽州那種苦寒之地,沒興趣。
去宋州差不多。
土地平曠,經濟繁榮,截留點貢賦,就夠自己揮霍半年了。
於是皇太妃覺得,楊吳最近很不老實,應該教訓一頓。朝廷上,眾臣對這個提議,都是讚成的。
敬翔也找出來根據:“陛下,臣以為,既然楊吳勾結李茂貞,圖謀不軌,就應該儘早將其消滅,這樣,江淮財賦就能暢通無阻,直達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