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誨的建議就比較完備了。
冬至日,舉辦大朝會,此前首先閱兵,以肅藩國使節之心。閱兵時,先是石敬瑭引“銀槍都”擁皇帝車仗到來,之後皇上登台,由李元帥請命後,宣布閱兵開始,各藩鎮都要盔甲鮮明,步伐整齊,通過皇上和各藩國使節之前,犬軍難免喧鬨,請皇上不要讓它參加了。
聽到這裡,李存勖有些猶豫,畢竟,幾次大戰,犬軍可都是立下功勞的。但是,閱兵的嚴肅氣氛,的確會被這些獒犬減少很多。
這時候張居翰來了。
因為大朝會的第一個參與者,已經來到魏州了,提出謁見皇上的要求。
其他人倒也罷了,這位名叫李茂貞的秦王,張居翰不敢怠慢,特意來請示皇上。
聽說李茂貞來了,皇上馬上興趣上來了。
“張公公,這秦王李茂貞,當年與朕,可是關係匪淺啊。哈,那個時候你還在太原呢,大概,也不知朕與秦王有何過節吧?”
李存勖好像忘記了,張居翰可是自己委任的飛石直指揮使,普天之下,大事小情,他了解的比誰都多,至於皇上與李茂貞的關係,更是早就知道了。
不僅僅這個,凡是皇上的過往,他幾乎無所不知。
當然不是為了刺探隱私,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衛皇上。誰可能對皇上不利,飛石直就會立即劍指對方。
但是現在皇上如此興致勃勃賣關子,張居翰當然隻能佯裝不知。
他還不至於蠢到去掃皇帝的興。
“啊?原來皇上早就識得秦王?”
李存勖立刻將他當年如何勇闖南山,如何舌辯三帥,如何救駕的英勇經曆,竹筒倒豆子全說了一遍,把張居翰弄得目瞪口呆。
幸好聽皇上親自講一遍。
跟自己掌握的情況,相差甚遠啊。
真相隻有一個,要麼是皇上誇張了一點,要麼就是自己的情報來源,好像有些不準確。
自己聽說的,要麼是昭宗皇帝怒斥三帥,李茂貞被迫屈服於皇權;要麼就是廢太後當時駁斥李茂貞,咱們皇上也幫腔來著。
最多的說法,是先皇李克用,手提雄師,直逼南山,十三太保、周鎮遠、李嗣源大帥等,統統披掛上陣,大破叛軍,李茂貞隻好奉駕回鑾。
看來,這個南山上的事情,雖然時隔不遠,隻有區區二十年,但是已經很難準確還原其真相了。
那兩百年前的事情呢?
張居翰沒興趣想那麼多,反正南山上舌辯秦王之事,就是皇上口述為準了。
不相信皇上說的,是不是想造反啊?
但皇上忽然意興闌珊了,沒有再說了。
想起了那個當初英姿勃勃的美麗公主,如今已不知流放何地了。
惆悵之餘,立刻召見秦王前來麵聖。
一個是李茂貞已經七十歲了,三跪九叩他也沒體力了。另一個是秦王未必甘心行大禮,所以看秦王作勢行禮時,張居翰就連忙上前扶住,說明皇上顧念老臣,不必行此大禮。
還給李茂貞賜坐,上麵已經鋪設了龍須裀褥。
兩人這才開始敘舊。
對於李茂貞積極參加大朝會,皇上給予了充分肯定,在闡述天下隻有一個唐朝,就是新唐的基本原則之後,雙方對秦國的疆域範圍予以確定。皇上進一步說明,任何企圖改變秦國疆域的行徑,都會受到新唐王朝的強烈譴責。
微笑說道:“秦王放心,現在偽梁已經覆滅,原佑國軍、護國軍,轄區未做改變,將來也不會改變。但是如果有人想再與秦王發生糾紛,這兩支唐軍,必將入境協助秦軍,驅逐外兵。”
這當然主要指的就是蜀國。
不過近年來,蜀王王建的身體越來越差,久病不愈,所以,蜀軍對秦國的軍事行動,也基本停止了。
其他方麵的進攻,秦國其實可以獨立抵抗的。
對於皇帝的明確保障,李茂貞還是感激的。
畢竟上次派世子李繼儼前往太原,“意外”參加了李存勖的登基儀式,李繼儼也覺得不能白白認個皇帝,於是討回了唐軍占領的延州、鄜州,還讓蜀軍撤出了壁州,這讓李茂貞對世子的能力充分肯定的同時,也認識到,新唐是一個龐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