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和李知柔都在一旁感慨萬分。纏繞大唐兩百年的藩鎮之禍,居然如此平息!實在出人意料。看來皇上說的“和平收土”,還真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
李知柔卻明白,如果沒有今天的這個閱兵,恐怕這些藩國,是不會如此之快就俯首帖耳的。
其實即使有李茂貞、王延鈞和高季興帶了頭,其它藩國仍然心存猶豫。
馬希聲他們,理由也很實在:臣等當將今日盛事,返回藩國後,如實稟告節帥定奪,若無異議,便可上奏朝廷,確定奉還版籍之日。
李存勖已經很滿足了。
一場閱兵,嚇倒了三個藩國,這可是想都想不到的美事啊。
現在唯一想念的,就是蜀國派來的密探了。
希望那些家夥專業一點,把今天大朝會的所有內容都轉告蜀王,看看王建那家夥,是否還要負隅頑抗?
笑著大聲宣布:“朕,奉天承運,受神諭而據聖人之器,得民心而擁精兵銳卒,以此觀之,何堅不摧?何強不滅?然,朕繼承大唐曆代先皇遺風,深知百姓受兵燹之災,悲苦萬狀,所以,非到不得已之時,朕的良將精兵,不會用在華夏子孫身上!”
來賓們懸在半空的心,終於“噗通”落了下來,當然,一陣吹噓是免不了的,人人爭先恐後,都在吹捧聖天子如何愛民如子,甚至上升到三代的仁政高度,皇上簡直就是堯舜禹的再世降臨啊。
隻有幾個節帥卻在咂摸皇上的話。
皇上說新唐國的良將精兵,不會用在華夏子孫身上。那麼這支強大的軍事力量還要用嗎?用在哪?是要用兵異域嗎?
李知柔微微皺起了眉頭。
這段時間,自己真的是沉迷於閨閣之樂,忘了天下蒼生了。
當然,自己本來也隻想苟延殘喘於亂世,無心也無力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我又不是什麼力挽狂瀾的賢才高士,我隻不過是一個運氣特彆好的漏網之魚罷了。
但是眼看皇上掃燕滅梁,這盛世的開端分明已經呈現出來,在沒有性命之憂的前提下,自己那顆匡時救民之心,終於在沉寂多年之後,重新開始跳動了。
於是馬上敏銳地發現了新唐的一個巨大漏洞——重武輕文!今天有了盛大的閱兵式,把天下藩國嚇得戰戰兢兢,居然立刻就宣布投降。
是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天大的好事,對黎民百姓,免於兵燹之禍,那真是天降福氣。但是,屈人之兵之後呢?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自己這個新唐書院的院長,此刻的重要性已經凸顯出來。將來新唐國的所有治世之能臣,都要從這裡產生,而隨著國家全麵治理的開始,經濟恢複、法治建設直到皇上一直強調的教化萬民,都該走上正軌了。
所以,國家應該從重武輕文,轉為重文輕武!
看來,應該儘早麵見皇上,說清這個道理。
好像是聽見了李知柔的心聲,皇上居然轉頭看了一眼李知柔,李知柔大為激動,但馬上明白自己會錯意了。
皇上的目光越過自己,看向了自己身後的任圜。
“任圜,咱們開始搞大陳設吧!”
按照設想,現在是該開始展現新唐的富庶的時候了。不過,這個富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五穀豐登,而是一大批近代輕工業產品。
任圜早就準備好了,帶領著各藩國來賓,去到皇宮的一座偏殿。
來賓們頓時眼花繚亂起來,這裡陳設的各種玻璃製品,甚至還包括一盞馬燈,外麵加上了玻璃罩子,俗稱“氣死風”的,立刻吸引了來賓。
有宮女在示範使用肥皂洗衣服,有內侍在示範煤球爐的使用,甚至還有人在攪拌砂灰和水泥,之後平鋪在泥地上。
有水泥啦?這玩意讓李存勖都吃了一驚,心裡暗暗驚奇,這孫耿,到底搞了多少名堂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