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搖搖頭:“算了吧,今日遊興已儘,緣法如此,不可強求。”
慧慎笑了笑:“若論緣法,老衲倒是有了幾句陋詞,不知皇上可有興趣一聞?”
李存勖很高興:“哈,原來大和尚要送偈語。那正是求之不得!”
正要命人前來抄寫,慧慎卻自己在香案上寫了,呈給石敬瑭,石敬瑭連忙轉呈給皇上。
皇上馬上讀了一遍:“我今不是渠,渠今正是我,登山莫到頭,到頭一場空。”
心中想了一回,卻也沒有多少感悟,就想問問慧慎,但也知道他不會說的,頂多一句“到時自知”。
這個套路我明白。
好生致謝大和尚偈語之後,就離開永壽寺,石敬瑭遵旨留下了五十貫香火錢。
慧慎倒是不甚在意香火多少,皇上禦駕親臨,這比多少香火都管用啊。
離開永壽寺,今昔對比,李存勖其實感覺自己還真是“我今不是渠”,笑著問李知柔:“知柔,慧慎大和尚說朕我今不是渠,知柔以為何意?”
李知柔最怕這種佛寺裡頭的東西,那麼空靈,那麼捉摸不定,偏偏皇上今天拿了這個偈語,顯然興趣正濃,心裡歎口氣,勉強回答道:
“聖人,以臣所見,前兩句,是對比聖人昔年在長安,謂之渠;聖人今日已經稱孤道寡,自然不是往年那個渠,然聖人又是從往年那個渠一步步走到今日,故雲正是我。最後兩句,臣以為大和尚的意思,應該就是個適可而止之意。”
李存勖笑著點點頭:“這些天機、佛偈,倒是難為知柔來解。”
李知柔聽皇上的意思,好像不必再繼續解說了,不由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
李存勖邊走邊沉吟著:“最後兩句,真正難懂啊。登山莫到頭,到頭一場空。表麵意思,一目了然。但事情做一半,是何道理?”
李知柔可不敢貿然回話,隻要皇上沒有點名,自己就悄悄的吧。
按皇上的意思,還想去大明宮轉轉看看,但黃四娘勸阻說,那裡早就燒成了白地,現在都是荊棘縱橫,成了野兔樂園了。
望著大明宮方向,李存勖心中忽然一動:“知柔,果然是到頭一場空啊。老唐朝盛極一時,可不就是登山到頭,登峰造極了嗎?最後結局,卻是一場空!”
李知柔苦笑一聲,算是答應。
讓他指責自己的先人,他真開不了口。
還是李存勖自己來說吧。
“但是知柔,你也要想啊,若是不做,豈不愧對七尺之軀?道理很簡單,行百裡者半九十,何況偈語還要求半途而廢?”
李知柔完全明白,像皇上處在這種揮手千軍萬馬的時代,你要他半途而廢,那簡直是開玩笑。
“聖人,佛家偈語,自然是勸人留有餘地,得退步時就退步。還是孔孟聖人教導的好,男兒嘛,就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不枉此生呢。”
李存勖聽了哈哈大笑。
他知道李知柔的意思,他也同意李知柔的意思。
崇佛?不可能的。但是推崇儒教,加強教化,這個倒是李存勖一直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