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封禪運動的消息也傳到了升州,李昪卻滿腹狐疑。
看了看韓熙載。
“韓卿,雖然朝廷尚未與逆唐發生戰爭,不算敵國。甚至從宗親上來說,逆唐與朕,多少還算是藕斷絲連。當然,朕乃龍子龍孫,而他們河東李家,隻是籍係鄭王房,是賜姓。”
這種兩個唐朝之間的關係,李昪君臣也不知說過多少次了,但李昪總是喜歡提,韓熙載當然也隻能聽。
心裡明白,皇上這麼說,是為了一再強調升州唐朝的正統地位。
李昪繼續說道:“以前朝廷與朱梁,曾經有過好幾次戰端,不過規模都不大。上次逆唐的水師,雖然從大江上經過,發炮轟擊,但對升州帝都,他也不敢起覬覦之心。”
聽皇上說起上次兩國水師的戰鬥,韓熙載覺得很是苦澀。
收到盧汝弼的來信後,他找過同平章事宋齊丘,但宋齊丘顯然不把新唐的軍事威脅放在眼裡。
自己覺得官軍就是躺在清口大捷的功勞簿上睡大覺,肯定要惹來滅身之禍,但連宋齊丘這種治世能臣都這麼說了,自己也隻好收起畏懼之心,沒有與盧汝弼取得聯係。
現在皇上召見自己,心裡明白,皇上對於這個封禪之事,頗為動心。
事實上,從古至今,對封禪不動心的皇帝,的確很少。隻是,絕大部分皇帝都知道,自己不夠資格。
然而現在新唐搞的這個封禪,居然號稱“全民”。
如果連百姓們都能去封禪,這封禪就等於沒有門檻。李昪作為一國之君,蠢蠢欲動,很是正常。
李昪果然問到這個問題了。
“韓卿,逆唐搞的這個封禪,你怎麼看?”
韓熙載倒是有所準備:“陛下,何不令子嵩代陛下前往?”
子嵩,是嚴可求的字。韓熙載的意思,是南唐方麵派個頭麵人物去封禪,也算是完成了這件事。同時避免了皇帝親身涉險。
李昪搖搖頭:“封禪之事,豈能由臣下越俎代庖?”
韓熙載有些緊張了:“可是陛下,如果陛下孤身涉險,逆唐很可能動手,那時候官軍寡不敵眾,恐怕陛下將會受辱啊。”
韓熙載說的比較文明,其實如果李昪被抓住的話,肯定不是打幾個耳光就會放了他的。
這時候宋齊丘也趕到了。
參拜皇上之後,聽了君臣兩人的商量,宋齊丘淡淡一笑。
“陛下,韓公說讓臣代陛下封禪,固然不行。然陛下欲行封禪之事,何必孤身涉險?”
李昪疑惑地看看宋齊丘。
“宋卿且說,計將焉出?”
宋齊丘拱手回答道:“陛下,逆唐之意,當然是兩個。一是陛下若孤身涉險,則擒之為質,使官軍不能抵抗逆唐南下。二是陛下不肯去,則彼將大肆宣揚陛下國統不正,未得天命之膺,使朝廷上下、軍民百姓離心離德,為逆唐南下創造有利條件。”
李昪沉吟:“宋卿所言極是。逆唐一定已經算好朕不敢前往泰山封禪,故此準備了第二條毒計。”
宋齊丘拍掌笑道:“陛下請恕臣失態。臣是想到,逆唐的第二條毒計,也已經行不通了。為何?陛下已經封禪,受命於天!他倒是如何指責?”
連李昪也愣住了。
“已經封禪?”
宋齊丘連忙拱手回答:“陛下,天柱山即潛山,春秋時期,周大夫皖伯受封於此地,施仁政,深受百姓愛戴,遂將此山名曰皖山、水稱皖水、地稱皖城,漢武曾南巡至此拜嶽,是曰南嶽,與東嶽泰山齊名。此後曆代帝王至此行封禪之禮者,絡繹不絕。陛下若欲封禪,何須入虎狼之境?去天柱山封禪,不亦可乎?”
李昪哈哈大笑:“言之有理!宋卿果然好計較!逆唐精心設計的兩難之境,卻被宋卿輕輕化解,真乃國之乾城也!”
韓熙載拱手上奏:“宋公所言,可說移花接木好計,我大唐必定欣欣向榮!其實江南名山之多,遠勝中原,以臣所知,如黃山、九華山,皆可成為封禪之所。即令升州附近,亦有方山。聖旨所下,臣當立即前往布置。”
李昪點點頭:“還是宋卿所說的天柱山吧,既然漢武都曾來此拜嶽,如今朕前往封禪,甚是合理。嗯,可賜名萬歲山,封禪之時,更有氣魄。”
聽完黃四娘的彙報,李存勖久久沒有說話。
泰山封禪,竟然成為了遼唐決戰的導火線,倒是始料不及。
而且現在,遼國前來迎接東君的使者,很快就要到達洛陽了。
隻比黃四娘他們慢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