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耶律倍,遼國新皇帝耶律德光、斷腕太後述律平以及所有重臣,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驚人相似。
一邊倒。
新唐太強大了,有這樣一個鄰國,當然不是遼國之福。
所以,眼看著新唐把境內的各藩國一個個吃掉,眼看著新唐越來越膨脹,眼看著新唐成為一個輕鬆壓垮遼國的巨無霸——最後就是遼國的衰落和滅亡。
遼國君臣當然不答應。
何況剛剛繼位、野心勃勃的新皇帝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答應了南唐李昪的請求,立即出兵新唐。
理由?
韓延徽寫的文告說的很清楚。
“上天好德,故賜天下百姓安寧太平,然新唐窮兵黷武,屢屢挑起戰端。朕不忍天下百姓陷於兵燹,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五內俱焚,故特致書新唐有道之君,罷兵修文,各守疆界,天下和平,百姓幸甚!”
文告並沒說要開戰。
但是迤邐數十裡的契丹鐵騎,已經證明了如果新唐不肯停止南侵南唐的後果。
幾十萬大軍開動,這就是新皇帝耶律德光對付新唐新式武器的戰法。
後世稱之為“人海戰術”。
遼國君臣們研究了新唐的燧發槍,大家一致肯定,如果衝鋒的契丹鐵騎人數足夠的話,可以輕鬆擊垮使用燧發槍的新唐步軍。
耶律德光得出了結論:“所謂燧發槍,就是會噴火的弓弩罷了。沒什麼了不起。我們的鐵騎,速度要快,要在他們換發第二槍的時候,就用馬刀砍下燧發槍兵的腦袋!”
當然燧發槍兵沒有機會開第三槍。
耶律德光不知道新唐軍已經有相當數量的步槍了。不過即使知道,他也不會停止南下的步伐。
新唐崛起的速度太快,太可怕。現在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決戰。
這就是韓延徽擔心的。
既然是決戰,那麼肯定有一個國家會倒下去,誰?
韓延徽覺得,遼國倒下去的可能更大。
如果遼國滅亡了,那麼耶律倍所說的“帝位之爭”,還有意思嗎?
在殘壁斷垣或者荒丘野草裡,當“皇帝”?
給皇帝起草了文告之後,他就攛掇耶律倍,請求皇帝讓耶律倍返回東丹國。
述律平聽見這個消息後,告訴耶律德光,可以讓耶律倍返回東丹國,但是必須把新唐奪取的兩個州,蘇州和辰州重新奪回來。
耶律德光笑著對耶律倍說:“皇兄應該奪取蘇辰兩州。這樣你的東丹國,領土才算完整嘛。那裡的唐軍不多,要是你連這兩個州都無力奪回,我一定要大聲笑話你,你是個不合格的國王!”
耶律倍才不管皇帝會不會嘲笑自己呢。不論是爭奪帝位還是奪取蘇辰兩州,隻要回到自己的王國,他才會徹底放心。
返回東丹國的路上,韓延徽也是非常慶幸。
“大王,臣覺得,兩個巨人的戰爭,很難確定最終結果。”
耶律倍歎了口氣:“我覺得,很可能是兩敗俱傷,最後隻好簽訂和約。”
韓延徽沒有回答大王的話,他在默默思考,如果自己是李存勖的話,情況會怎麼樣?難道李存勖從來沒有考慮過,新唐的崛起會讓遼國不安?而遼國解決恐懼的習慣做法,就是消滅產生恐懼的來源。
“大王,臣倒是覺得,李亞子很可能早有準備。以他的才智,他應該能夠想到,遼國不會容忍他的新唐成為霸主的。”
韓延徽的推斷完全正確。
遼軍南下不久,耶律德光就收到了戰報。
新唐的軍隊,攻占了可汗州。
耶律德光暴跳如雷。
居然是新唐軍首先動手,這讓遼國皇帝覺得顏麵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