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皇帝治國上有些懶惰,於書畫上卻有些勤快,不但會畫,據說還常自己寫個青詞什麼的跟上神溝通一下,所以文化方麵是很過得去的,待內侍磨得墨濃,便提筆蘸飽了墨汁,在紙上寫出一個字來:“既來,讀書……朕,賜一字。”
沈瑢伸頭一瞧,險些笑了——紙上大大寫著一個瑢字。這不巧了嗎?
“君子,佩玉,?瑢,其聲。”成化帝寫完,顯然對自己挑中這個字很滿意。畢竟是來給太子當陪讀的,總該有個好聽的名字。要說“榮”這個字本身呢其實不算壞,草木茂盛謂之榮,也算是有意境的。無奈要是跟萬家其他人的名字排起來看,那就俗得很了。成化帝到底是文化人,看不上這個名字。
萬貴妃的表情略有那麼點兒失控,口氣也不是太好地對沈瑢道:“陛下說的話,你可聽懂了?”
那還真的能聽懂,畢竟這也是他自己的名字,當初他還特地查過字典,?瑢就是佩玉的聲音,而君子比德於玉,為了規範自己的德行,特地佩玉而自省。所以成化帝挑中這個瑢字,真說明人家還是有學問的。
當然,萬貴當初為了給小兒子起名,翻了好些書,也是很辛苦的了。
“臣懂,陛下是教導臣要做個君子。”沈瑢其實還能說得更多一點,無奈他對於明朝的官話掌握得實在不行。
明朝以中原雅音為正,官話就以南京官話為基礎,儘管永樂帝時期就已經遷都北京,但與沈瑢所熟知的北京話還是有區彆的。
原身倒是從小就學講官話,但回山東老家住了六年,這口音也忘得差不多了,萬家人給他惡補了幾天,沈瑢也就隻能講到現在這個樣子了。
不過這回答很準確,成化帝也就滿意了。主要是萬家人的文化水平他心裡也有數,沈瑢能聽懂個?瑢是佩玉之聲,已經算是超出意料。所以成化帝點點頭,示意內監把寫著瑢字的紙賜給沈瑢:“明日,來陪太子,好生讀書。”
隨後他起身,向萬貴妃道:“朕,去向太後,問安。你且與兄弟,說說話。”
沈瑢暗暗稱奇。成化朝的這位周太後看萬貴妃那是一百個不順眼,成化帝自己去向老娘請安,卻不要求萬貴妃一起去行禮,這就還挺那個什麼的,比一些隻會喊“我媽不容易,你就不能讓讓她”的人,實在是強多了。
但是萬貴妃應該是沒見識過那種孝心外包的男人,所以對於成化帝扔下她去給周太後問安的事兒顯然有點心氣不平,送走了成化帝,轉回頭來就對著沈瑢冷了臉:“怎麼耽擱這些天才進京?”
“因為遇上了白蓮教的妖人……”沈瑢可不背這個鍋,萬家人對於原身毫不在意,直到他失蹤好幾天才發現,現如今人都已經沒了!甚至要不是謝驪及時趕到,連他這個冒牌貨都沒有,萬貴妃還找誰來給太子當伴讀啊?
“白蓮教妖人?”萬貴妃果然聽得皺了皺眉,但她的重點卻在另一方麵,“那些妖人對你作法了?”萬家確實有消息送進宮來,但當時說的是萬瑢被人綁架,她還以為是要什麼贖金之類,沒想到竟是與妖法有關!
這下就連殿內的宮女內侍們都露出了緊張之色,畢竟前些年白蓮教妖人李子龍潛入大內,又死遁脫身之事轟動一時。且其人雖遁,卻留下不少後患,譬如京城之中出現夜行妖狐,宮內也有宮人因被其施了妖術,而有種種異樣。是以這會兒大家聽見作法二字,都不禁心生警惕,有些膽子小的,甚至不由自主後退了一步,生怕沾上什麼似的。
萬貴妃其實也想退,但她坐在椅子上,想退也不方便。而且這樣一退,就顯得她膽怯了似的——萬貞兒這輩子還不知道膽怯二字該怎麼寫呢!於是她仍舊穩穩坐著,梗著脖子道:“你可有什麼異樣?”
沈瑢當然不會說實話,裝傻充愣:“就是險些被活活餓死,虧得北鎮撫司的謝百戶來得及時,殺了妖人……”
“北鎮撫司?”萬貴妃聽見謝驪的名字就眉頭直皺,“說到這個,我且問你,錦衣衛上折子說山東那邊的鎮守太監跟白蓮妖人有瓜葛,打著給陛下祈福的幌子行妖術,這可是真的?”
說是“打著祈福的幌子行妖術”,其實就是在說這祈福之術有古怪,怕不但沒有祈福,反而……
成化帝看了這折子自然是又驚又怒,直接就準了錦衣衛的奏請,將那鎮守太監發配南京充淨軍去了。
這原也不關萬貴妃的事,隻是這山東的鎮守太監是梁芳乾兒子,梁芳不免尋到萬貴妃麵前,哭一番錦衣衛借機報複,實則是對娘娘不滿之類的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