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一些茶湯鋪子,所售茶湯其中配有紅糖、白糖、青絲、紅絲、芝麻、核桃仁、什錦果脯、葡萄乾、京糕條、鬆子仁等諸多食材,沏上一壺滾燙的水調成稀糊狀,入口食香味滿,甜而不膩,彈滑可口,任他男女老少,凡食用之者,無不過後滋滋回味、口齒留香!
不過也不乏一些賣散茶的,這裡沏的都是一些高碎,以大茶壺泡上一滿壺,這類茶主要消費者是一些力夫,他們辛苦勞累,閒暇時刻唯有吃上這麼一大碗而不痛快,若再教他們取那小盞來細品,真如鈍刀殺人般不自在!
茶坊以外便到了更為熱鬨的珠子市,這珠子市內有著諸多金銀鋪與穿珠行。其中多以小巧精致的飾品為主,與城外的瓦市不同,此處的鋪行皆是大門麵,門外立有夥計維持秩序,而其中則是以一些貴婦為主,她們身著看似普通紗、羅、絹衣,但耳垂邊所佩戴的飾品卻極其精妙,更有甚者飾品含義與衣著繡畫含義相近!
而在這珠子市北麵則是酒坊市集,其中官辦的釀酒作坊有和樂樓、和豐樓、中和樓、春風樓、太和樓、西樓、太平樓、豐樂樓等。
由私人經營的著名的酒樓則有熙春樓、三元樓、五間樓、賞心樓、花月樓等。
南麵則是南瓦市,張梅香的“京都教坊”目前在臨安,最大的競爭對手,便就是南瓦市中的“錦繡教坊”。
直穿珠子市,東邊便是禦街,所謂禦街自然寬敞,在其街道兩側各有十步寬的石路和磚路,而中間卻是填滿了精選的鵝卵石作為鋪麵,這樣一來,街道兩側的雨水便可流入其中,再由其下所置的竹管將雨水疏導進附近的運河,以確保街麵上常年乾燥,不存積水。
沿著禦街一直往北,街道兩邊店鋪數不儘,而不少空地處還支著棚子,其中則是一些小商販。
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隨處可見挑擔趕路、駕牛馬車送貨、趕驢拉貨車及駐足觀賞景色的。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而沿著禦街往北左側,便可見鳳祥樓,這乃是臨安城中最大的金銀樓,所售的物件,自是又比珠子市裡賣得要昂貴許多。
東邊一側,名為壽安街,壽安街東起禦街,西至井亭橋,井亭橋橫跨運河,兩側分彆是最大的花市和北瓦。
而這花市卻也講究得很。喜花者,多以女子為主,是以剛至花市便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女子,不論年歲,也不論身份,這些人皆遊走於花市之中,若見到當季開得最好的,便要購置一些,取回於自家庭院種下,她們隔幾步便要駐足片刻,接過商販手中的花嗅一嗅,若中意花香了,便也不論是否應季,隻管購來,而這些女子不僅會選花種於庭院,挑到明豔動人的花兒,更會著店家做成花冠戴於頭上,作為發飾。
而陪伴在其身邊的男子,大多手執鳥籠,另一隻手上則是攥著一把小巧精致的木夾,時而由腰間囊袋中夾出一些鳥食,投於其中,鳥兒吃得好了,便“嘰嘰喳喳”叫上那麼幾聲,有些悅耳動聽,有些則是略顯突兀不堪入耳,而那些鳥兒叫不好的主子,便會麵露苦色,承受一旁好友的取笑。
穿過花市,便是京都教坊。
馬車行至教坊外,緩緩停下,這幾人也是走了下來。
琳兒與馬夫結了錢銀,後者樂眯眯地告辭,駕著馬車還家享福。
而桂枝則是站在這偌大的教坊外,看著其上四個“京都教坊”的大字,頗為震撼!
張梅香牽起桂枝的小手,言道“自此後,這便是你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