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愛思考的拉貴爾(2 / 2)

原來隨著人類智慧的增長天堂變得越來越難以吸收信仰之力,隨著藍鷹越來越混亂更多的人開始相信權利和金錢帶來的好處,紛紛改變信仰投入地獄懷抱,這讓耶和華感到了危機,為此耶和華派米迦勒與藍鷹政府溝通,讓藍鷹隻在意資本不在意民生,讓更多的民眾越來越喪失學習和優質工作的權利,對社會沒有基本認知的民眾紛紛相信上帝學說,

甚至有很多明星大腕帶頭推動上帝地平說的說法,其目的就是為了給天堂帶來足夠的信仰,但如此並非長久之計,因為這樣下去藍鷹必然要麵臨底層民眾暴動造成的分裂和內戰,為了能夠穩定獲得信仰之力耶和華便決定控製人界,但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且不說彆的國家如何,單是藍鷹一國就不會同意天堂肆無忌憚掌控人間,

無奈之下耶和華隻能暗中布局等待機會,同時發展信徒讓人類不思進取,直到紅領帶的實驗基地出現終於讓耶和華看到了希望,他準備趁著這個機會讓藍鷹紅藍兩領帶爆發激烈衝突,讓雙方在神力的幫助下互相指責擴大信仰,最終選擇最符合天堂利益的一方獲勝,隨後天堂就可在人間顯聖以此發動快速出擊,

在藍鷹軍方反應過來前控製整個藍鷹並融合信仰,如此一來就算地獄之主撒旦也無法第一時間出麵阻止,到時候以藍鷹為根基向整個地球發動戰爭將其他信仰全部消滅,隻留下耶和華單方麵的信仰,將人類當做給天堂提供養料的牲畜,得知真相的拉貴爾非常震驚但很快便冷靜下來。

“所以於曉燕不過是耶和華大人安排的背鍋俠,隻不過是一個對兔國開戰的借口,哪怕是一個站不住腳的借口,這還真跟藍鷹作風一模一樣,天使長大人您為何將這事告訴我?”

米迦勒聞言看著拉貴爾淡淡說道。

“反正你早晚會知道,畢竟你掌管著通往天堂大門的鑰匙,而且你很聰明,我們這些天使的分身在凡間的任務不過是籠絡信徒而你則是一直在學習,當天堂大軍走出天堂大門的時候你應該會有所察覺,我隻不過是讓你早知道了一會,你曾告訴過我人類之所以能人定勝天是因為他們在麵對不同情況時的選擇,有人選擇躺平聽天由命,

有人選擇反抗迎擊天災,而你也將一個個人定勝天的人死後送入天堂,將一個個信仰不堅定的天使踢出天堂,雖然這讓耶和華大人有些不滿但我表示支持,我覺得你見的人經曆的事比我這個天使長要多,在七大天使中你見識最多也最獨到,所以這件事我想問問你的看法。”

拉貴爾聞言並沒有立即作答而是陷入短暫回憶,從天堂成立到現代他算是最清閒也最重要的天使,他將一個個靈魂拉入天堂又將一個個靈魂踢出天堂,為此他承受了很多指責和埋怨,畢竟每一個天使性格都不一樣,就像每一個人都擁有獨立思維,他作為天堂人力資源部長不管如何分配這些人都很容易得罪人,

所以他這個職位看似很重要卻總是上下不討好左右難逢緣,為此他把拉攏信徒的工作放在次位,而將觀察人類和學習人類知識作為主要工作,以提升見識並完善升級去往天堂的資格,短暫回憶後拉貴爾說道。

“多年來對人類的研究讓我發現人類並不是那樣的脆弱不堪,人類之中有很多偉大的壯舉,甚至一個發明就能開創一個新時代,我曾在一名兔國留學生隨身攜帶的一本三國誌中看到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一名被稱為臥龍的頂級軍師因手下敗退街亭而使用空城計,城內無兵他一人坐於城頭之上撫琴結果嚇退司馬懿數萬大軍。”

米迦勒聞言來了興趣。

“一人一琴就能嚇退數萬大軍,看來這諸葛亮真是個人才,可惜他不是藍鷹人,否則定能成為天堂的頂級軍師。”

拉貴爾聞言微笑著搖了搖頭。

“這是一種可能性,但我更偏向於相信司馬懿故意放棄了消滅諸葛亮的機會,我因為這個故事開始大量觀看兔國三國時期資料,越看我就覺得越精彩,司馬懿此人當時的處境並不好,曹魏雖重用他但也一直害怕他,試想一下如果蜀國的最高統帥諸葛亮死去,那司馬懿回到曹魏將迎接什麼,諸葛亮如果戰死或被抓那司馬懿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輕則給個閒置沒有實權,重則丟官掉腦袋,雖然消滅諸葛亮能讓司馬懿名聲大振,但作為聰明人是要名聲還是要性命心裡給掂量掂量,自那之後我就對兔國曆史越發感興趣,觀看的相關書籍也越來越多,越看我越發現兔國的文化底蘊真是太輝煌了,但也正因為輝煌才讓我覺得天堂越發可悲,當年撒旦被放逐前曾告訴我他沒有背叛耶和華大人,

我當時並未放在心上也沒相信撒旦,但現在看來耶和華大人當初把撒旦扔出天堂導致他成為地獄之主,很可能是耶和華大人自己的布局,創造一個讓世人恐懼的撒旦遠比消滅一個撒旦更能拉攏人間信徒,沒魔就沒佛這是一個殘酷卻又無比真實的道理,如果你問我對於此舉的看法,我隻能說耶和華大人與其是統一信仰不如說是心中畏懼。”

米迦勒聞言雖感興趣但也迷茫,像他們這些各司其職的天使平時並沒有過多交集,但掌管天堂大門的拉貴爾每天都要見識不同的人與不同的人交流,看大門的未必有多高職位但絕對臉熟,所以米迦勒才想詢問拉貴爾的意見,想看看從拉貴爾口中能聽到什麼樣的看法,這也從側麵說明米迦勒對拉貴爾有一定了解比較放心,

當自己麵對一些想不明白的事時去問一些有見識的人也許能獲得更好的意見,所以身居高位者未必比身居低位者看事情更清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