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我心中的慈悲(一)(2 / 2)

合理的戰術運用可以彌補實力上的差距,大明嘉慶時期倭寇曾進犯兔國沿海區域,出身農戶的明軍難以在狹窄地形對倭寇形成有效威脅,戚繼光訓練戚家軍創建鴛鴦陣,通過兵器間的配合揚長避短橫掃了沿海區域所有倭寇,由此可見靈活的戰術能有效規避自身傷亡並有效殺傷敵軍,不過眼前這些巫族還隻是巫族中實力較為弱小的個體,

通過這種戰術配合可以逐一擊破,加上十八層地獄入口狹窄不利於大兵團衝鋒,可等後續實力強悍的巫族衝出地獄那這些鬼神鬼差也就擋不住了,現在這種情況隻能是能擋一時是一時,十八層地獄已然亂成一鍋粥,但這絲毫不影響冥河中於曉燕思考慈悲究竟為何,看著沉思不語的於曉燕地藏看向一旁的諦聽。

“你覺得她心中的慈悲是什麼?”

諦聽聞言說道。

“這我可不知道也不在乎,作為你的寵物我隻是一直跟在你身邊,說實話洪荒大世界我確實早就想去看看,但若沒有你的陪伴我去看又有什麼意義,跟在你身邊是我一生永不後悔的選擇,我雖能聽人心卻改變不了人性,我聽冤魂內心世界由你負責超渡冤魂,這種合理分工讓我真心覺得咱們是命中注定的主仆,所以在我心中慈悲就是聽冤魂之聲告知於你,然後看著你超渡冤魂淨化血海。”

地藏聞言摸了摸諦聽的頭,當他立下血海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時曾給予諦聽自由,但諦聽卻自願留在他身邊不離不棄,這讓地藏一直把諦聽當做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而不是一直跟隨他的牲畜,就在這時於曉燕開口了。

“曾經有人覺得尋找真相是這世間無比困難的事,尤其是尋找曆史真相,那些曆史的過往早已成了過眼雲煙埋葬於洪流之中,真相為何估計一輩子都找不到,所以曾經有人覺得我很愚蠢,學曆史居然不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是希望從曆史中找尋真相,對於那些人的嘲笑我不屑一顧,他們壓根不明白曆史的意義和力量,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屬於自己的曆史文明那就會出現文化斷層,文化斷層一旦出現會讓其他敵對國家文化肆意侵入,以至於一個國家出現滿地皆是叛徒卻又不自知的局麵,其實尋找真相很簡單接受真相才困難,哪怕是思索出來的真相那也會有讓自己難以接受的成果,曾經無數人把紂王當做禍國殃民的國君,把姬發當做討伐暴君的天命之子,

無數人把天庭神靈當做毫無私心保護國民的英雄,把上古魔王當做禍國殃民吞食蒼生的邪魔,然而世間真理是勝者王侯敗者寇,曆史永遠是由勝利者去寫,這並沒有什麼錯但勝者的曆史中一定會有對於失敗者的反思,因為王朝更迭一代又一代,下一代必定要吸取上一代的教訓才能夠讓社會更好的發展,可惜在這些教訓中有些人卻走了極端,

就好比清朝將明朝火器打入冷宮,最終造成八國聯軍入侵兔國的悲慘一幕,如果說勝利者吸取失敗者的教訓是對失敗者的慈悲,那麼失敗者本身便擁有了慈悲,每個失敗者心中都有遺憾,哪怕是勝利者心中同樣有遺憾,就如同每個人的青春都有遺憾是一樣的,真正的痛苦永遠是那些無法挽回的遺憾,但也正是因為有這些遺憾才讓我們更好的成長,

才讓我們決定今後到底要做什麼樣的人,讓我們每個人在曆史中留下了一筆,哪怕這一筆是滄海桑田中的一粒沙也同樣有其存在的意義,吞食之道看似邪惡但其實這也隻是一個曆史產物,決定善惡並不是看此道有多凶狠、此物有多邪門,決定善惡的唯一標準隻有使用此道的人,若胡亂吞食不計後果那便是邪,若為守護國家與人民而吞噬那便是正,

這比西方意識形態中那一棒子全部打死的片麵概念要強的多,蚊道人就算進入生死輪回也要想儘辦法修煉自身逃脫囚籠,一個人想要活著不是錯誤,哪怕為此對抗天神也並非沒有慈悲之心,西西弗斯曾在西方神話中得罪了三位神明,因此被懲罰將巨石推到山頂,但每次差一點就推到時巨石會再次滾落而下,

三位神靈用這種永無止境的勞動讓西西弗斯永遠在地獄中受苦,但即便這樣西西弗斯依舊永遠推著石頭,他堅信有一天一定能夠將石頭推上去從而逃出地獄反抗神靈,很多人在這個故事中看到的是西西弗斯如何的貪婪、如何的欺騙神靈、如何的違背約定,但將西西弗斯的性格拆解開卻發現他並不是一個壞人,

得罪宙斯是為了換得一條四季長流的河流以解決民眾用水問題,得罪死神是為了讓世間之人不必死去,雖然這個想法很自私但這當中卻包含了人類曆史的局限性,隻要是生命能活著都不想麵對死亡,至於得罪帕爾塞福涅則是為了讓自己能活到壽終正寢,西西弗斯作為科林斯的國王在有生之年對王國儘心儘力幫民眾解決了很多問題,

卻因得罪神靈而不得不在地獄中受苦,由此可見神靈的自私與短視無權審判人類的善意,蚊道人和西西弗斯自我救贖的反抗之路就是一種對自身的慈悲,劍道必然會有劍,劍作為一種武器可奪人性命,但劍本身製造出來是不會致人死亡的,一把放在地上的劍怎麼可能殺人,所以用劍殺人者才是真正殺人的人,就如同諾貝爾發明了硝酸甘油,

後世中所有的炸藥都有諾貝爾的影子,可以說諾貝爾的研究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人類必須承認諾貝爾依舊是一個偉大的人,世間若無諾貝爾難道硝酸甘油就不會出現,難道炸藥就不會誕生,這是不可能的,將炸藥的罪惡推給諾貝爾本就是世人與神靈的無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