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安排工作(1 / 2)

信仰的崩塌會造成嚴重的民眾恐慌,到那時會爆發出一係列問題,與其這樣不如讓民眾早有心理準備,可以說這是一個兩難選擇,一號見狀決定先把今後的軍事和外交工作安排下去再探討此事。

“既然這事目前探討不出個結果索性先放一放,針對於藍鷹的陰謀咱們要在外交上走明暗兩條線,暗線通過專用渠道對其他國家對抗非人生命體的組織發出警報,讓他們注意藍鷹的入侵早做防範,明線將相關內容進行剪輯,隻留下非法實驗證據對外公開,詳細內容不向外界公布,這樣可以在不違反現有規定的情況下明麵對藍鷹進行打擊,

哪怕他們不承認也能讓全世界人看到藍鷹的嘴臉,至於到時民眾信不信咱們管不了,軍事部門也要走明暗兩條線,暗線加快對克製非人生命體武器的研究,明線加強軍隊實戰演練,為今後可能到來的戰爭做準備,民龍局和天鳳組最近也要進行相關軍事演練,你們是兔國對抗非人生命體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不管任何時刻絕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許燕你現在是鬼差但同樣是人鬼聯合調查小組的隊長,人鬼聯合調查小組從成立到現在表現一直很不錯,我在此特批所有地區公安部門都要成立人鬼聯合調查小組,他們今後將逐步代替民龍局和天鳳組成為地方上對抗非人生命體的先鋒,這樣一來民龍局和天鳳組就能抽調出更多力量加強國家防備。”

這番話下來眾人不得不佩服一號統籌全局的能力,看似複雜的事被一號三言兩語就規劃好了,而且這個規劃是明麵暗麵同時規劃,最重要的是將人鬼聯合調查小組在所有區域進行普及,之前遇到非人生命體都需要民龍局和天鳳組出麵解決,但有了人鬼聯合調查小組後就能更加係統的處理各地非人生命體案件,而且這樣做還有兩個好處,

第一將民龍局和天鳳組的人員解放出來成為兔國各區域上的防衛軍,第二可以發掘更多官方和地方上對抗非人生命體的人才進行訓練,許燕、劉哲、李浩天、林夢、方藝謀五人和相關部門的一把手立刻起身敬禮表示一定完成任務,眾人坐下後一號的目光看向於曉燕。

“至於第二件事我想聽聽於女士的想法,你現在不光證道而且還有多種大道之力,最重要的是你掌控著千萬巫族軍隊和數千阿修羅軍隊。”

一號這句話蘊含著兩層含義,第一於曉燕的實力是在場眾人中最強的,強者的話有著很強的說服力,哪怕是廢話也有很多人願意聽,第二於曉燕手上現在掌控著軍隊,之前地府的軍隊都歸閻王負責,但現在地府中除了鬼差鬼神還有巫族和阿修羅,在於曉燕掌控輪回大道後地府的三支軍事力量在名義上就都歸於曉燕統轄,

這對國家來說是一個不穩定因素,既然已經成了既定事實那就需要於曉燕對這支軍事力量進行一個表態,否則就算一號全力擔保於曉燕不會行叛國之舉,也肯定會有人內心不安的口誅筆伐,當年嘉慶年間胡宗憲死後,大批言官禦史彈劾戚繼光貪汙受賄、傭兵自重,當時的閣老徐階和進士張居正都是謀國之人,他們很清楚戚繼光究竟有多重要,

但二人也被千萬張嘴挾持著,如果於曉燕現在不表態,今後一號就算有能力保於曉燕恐也難以服眾,於曉燕現在的軍隊是看不上人族的私兵,隻不過於曉燕是對兔國忠誠對人族慈悲的,就如同戚家軍是戚繼光的但戚繼光是大明的同理,雖然收編為正規軍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大事給慢慢來不能著急,聽到一號的詢問於曉燕說道。

“如果說這隻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的溝通,那麼另一個人肯定會把說這話的人當成神經病,如果不是我們身居高位那肯定很多人認為咱們現在是一幫神經病坐這開會。”

於曉燕語出驚人,這等於把在場所有人都比喻成精神病,但沒有任何一人露出一絲不悅之色,因為他們很明白於曉燕的話雖然很糙但在理,對於這些一把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講理,隻要理正話難聽點沒關係,而且他們也好久沒聽到這樣自由散漫又有道理的言論出現在如此正式的會議上,見眾人並不厭惡於曉燕繼續說道。

“普通人覺得咱們是神經病,其實是因為普通人見識短,為什麼麵對大災大難時普通人死的早,因為他們缺乏基本的危機意識,我打個比方海嘯來臨之前是有預兆的,比如海水異常的暴退或暴漲,還有大批魚蝦等海生物在淺灘出現,更有海水冒泡突然開始快速倒退等,普通人並不把這種事放在記憶中,他們甚至不會去查這些資料不會去關注,

生活在海邊的人都未必去查關於海嘯的資料,更何況是很多常年沒見過海的內陸地區人員,那麼如果有一天他們到了海邊見到了這些現象就會無動於衷,有這些知識儲備的人會趕緊逃命,甚至心地善良的叫上其他人一起逃命,但其他人大部分依舊無動於衷,因為他們覺得其他人都不跑就你跑那你豈不是傻子,直到海嘯真來了這群人才知道原來自己才是那個傻子,

咱們在座的都不是神經病,咱們都是明白這世界真相的重要人士,咱們對這個世界必須儘職儘責因為咱們是人類,咱們對兔國的民眾也要認真負責因為咱們是兔國人,所以我覺得這件事需要公開,我們需要讓民眾率先有防範意識,否則當災難真的來臨時那些普通人除了等死就是等死,我打出生到現在在兔國生活這麼多年讓我明白一件事,

兔國民眾對兔國政府的信任是一種刻在骨子中的信仰,是兔國常年來為國為民的正確舉動培養出來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