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高標和底線二(1 / 2)

“可笑的是很多人用這種不成立的道德標準去諷刺彆人指責彆人,結果還有一大幫無知的人跟風你不覺得這很愚蠢嗎,再說了我就是真有本事讓全天下人都有房子住,可有人說了我就不想住房子,我就想到處流浪過流浪漢的生活,覺得這樣的流浪生活更舒服那我能怎麼辦,不過底線就很簡單了,你不願意受的罪不推給彆人誰都做得到,

隻有誰都能做到的事才能作為道德標準,凡是做不到這一條所提出的善良全是偽善,你拿曾經地球霸主藍鷹來說,他要求世界能夠在他的維持下和平,他自己的內部問題都解決不了又怎麼可能去要求其他國家和平,藍鷹每天都有人因持槍而死亡又怎麼可能要求其他國家不持槍,相比之下兔國就很靠譜,讓全國人都能解決溫飽問題做到了,讓全國人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爭的國家做到了,讓人民子弟兵真正來自人民服務於人民做到了。”

這番話引發了談允賢深思,雖然於曉燕說的道理與她從小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不可否認於曉燕說的話句句在理,談允賢作為一名醫生不希望有任何一個人病死,但事實證明哪怕醫生再多依舊有人病死,且不說那些直到現在都無法攻破的不治之症,就說那昂貴的醫藥費就未必能讓可以治好的患者善終。

“難道我從小所學的儒家思想真的不好嗎,真的一點用都沒有?”

“談醫生你這樣的理解就太片麵了,我從未否認過儒家思想有用,學儒家思想沒問題,隻要你想學你可以去學,但問題是你不能把儒家思想學死了,更不能利用儒家思想去實現你私人的目地,我很討厭儒家的一種強製性,一定要弄一個行為規範、倫理規範、道德規範去要求所有人,隻要你做不到我就弄死你,這已經不是用儒家思想去教育彆人,

這是要為獨尊儒術去為儒家鋪路,讓全天下隻認可儒家一種思想,這完全扭曲了孔子創建儒家的真意,孔子從來沒有想過用儒家一個很高的道德要求麵帶微笑的把另一方勢力滅掉,孔孟之道最早的時候都很純粹,孔子、孟子、荀子都不是虛偽的人,他們也許不高尚但不虛偽,不光是他們其他諸子百家創始人老子、莊子、韓非子都不是虛偽的人,

但從漢武帝之後那些儒家學者就開始虛偽,立下一個很高的道德要求去消滅那些跟自己派係不符的官員,其實那些官員中有很多都是人才最後被儒家給坑死了,我心裡也對儒家尊敬,但我尊敬的儒家不是後世的儒家學者,而是孔子、孟子這些真正的大儒,可以說在我心裡已經將儒家學者和孔孟之道分開了,漢武帝雖獨尊儒術但尊的不是孔夫子的儒術而是董仲舒的儒術,

董仲舒這個家夥給儒術做了手腳,可以說打漢朝時期的儒術就跟孔夫子的儒術不一樣了,孔夫子希望看到的後世君臣父子是什麼樣呢,君臣父子之間必須要有規矩但也要有對等,簡單來說孔夫子的儒學就是不平等但必須對等,所謂不平等是身份上的不平等,君要管著臣父要管著子這是身份上的不平等,但對等是對君臣父子都有相應的標準,

君要仁臣要忠父要慈子要孝,換句話說隻要君不仁臣就可以不忠,隻要父不慈子就可以不孝,這種事在現如今的社會很普遍,身為一國之主不好好發展國家導致民不聊生,結果民間起義把君王殺了,君王說這些民是暴民是反民,因為他們是我的臣子但他們不忠,那難道這些臣子餓死就是對君王的忠誠,同樣的道理父母不養孩子把孩子拋棄,

今後孩子飛黃騰達父母又回來要孩子,孩子不養他們就指責孩子不孝,但你父母壓根就沒儘到父母的責任憑什麼要求孩子孝敬你,這是我心中尊敬孔子的原因,然而這些道理經過董仲舒的改變都已經沒有了,但我不能說董仲舒錯了,因為他是為了自身利益和儒家學派的利益,今後儒家能在朝堂上立的住而做的改變,

這些自認高貴的大儒都追求利益憑什麼要求民眾不追求利益,這些大儒都沒能擺脫物欲橫流的社會憑什麼要其他人擺脫,儒家都沒能完全展現人性的光輝憑什麼讓其他人展現,人性光輝時自會去展現,人追求利益本身沒錯,把一個人追求利益扣上一個虛偽的帽子那是胡扯,所以在兔國近代史被捧的高高在上的儒家摔的是最重的,

你把一個虛偽的標準捧的越高到最後摔的就會越重,就像現如今地球上那些小鮮肉,歌唱的不咋地還沒有演技,半男不女就是有人氣,經濟公司把他們包裝到一個非常高的地位,但他們根本就沒有那麼強的實力更沒有那麼高的道德水準,那當他們摔下來的時候將屍骨無存,回到咱們最開始的問題,你覺得我總跟你講物欲橫流不跟你說人性光輝,

但你聽了我的故事覺得我的人性真的不光輝嗎,我雖然喜歡錢但我有道德底線,我雖然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但大是大非麵前我不含糊,為防止趙括殘害民眾我願意拚命,為防止腳盆雞亡靈迫害民眾我一往無前,哪怕麵對那未知的恐懼世界我依舊不慫,即便這樣還是有不少人站在道德製高點罵我,可那些罵我的人他們本身就沒啥道德,我多情有錯嗎,

我跟很多女人發生關係有錯嗎,我虧欠那些女人什麼了嗎,我現在回到地球一把錢甩出來,再加上我混元無極大羅金仙的修為會有無數俊男靚女願意往我身上靠這就是人性,跟人性做對沒必要,既然沒必要那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沒有錯,至於我接不接受那是我自己的事,我就算接受了也無所謂,因為我接受了也沒有敗壞我做人的底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