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人料想的那樣,北蠻再次扣邊了。
這次兵鋒直指北方重鎮陽城。
不僅如此,南方的方臘那邊也傳來了消息,朝廷征討了大半年依舊沒有拿下飛鳥關。
更讓人好奇的是方臘似乎也不出來嘲諷朝廷了,也不知道在乾什麼。
反正沒有一件讓朝廷感到舒心的事情。
此時有勳貴站了出來,提議讓雲逸支援陽城,或者讓雲逸去南下征方臘。
但是剛提出來就被皇帝否定了。
顯然皇帝是絕對不會放雲逸離開的,雲逸在他才有底氣,才會覺得安全。
如果雲逸不在了,禁軍誰統領,放眼整個京都都沒有多少他信任的人。
當然那個勳貴的目的也不單純,就是要調走雲逸,好讓他們這些勳貴子弟重新進入禁軍當作。
皇帝沒有給這種人機會,否定的很堅決。
然後欽點了幾名剛才叫的歡實的勳貴,讓他們前去北疆抵擋北蠻。
如今北疆雖然聚集著帝國最多的兵力但是並沒有一個合格的統帥。
也沒有人敢統帥這麼多人,將近百萬的兵力啊。
所以這些兵力在北疆也是各自為戰,大致分成了三部分。
另外還有一個馬家的人在帝國西北角。
但是馬家在抵禦北蠻的同時,還要防備朝廷,所以根本無法對北蠻形成壓力。
朝廷能依靠的還是這百萬大軍。
雲逸倒是想去,但是這些話自己卻不能說。
朝會在熙熙攘攘中結束了,沒有商討出一個最佳方案。
秦相雖然力主積極防禦,但是奈何沒有合適的統帥。
其實也不是沒有,但是那些人皇帝都不會去用。
最後再次恢複到了求和上麵,派遣使者去談判,交納稅銀,買平安。
雲逸這時是親眼見證了這件事,對朝廷為何傾向求和有了明確的認知。
那就是上下皆無戰心。
尤其是皇帝,似乎對北蠻有一種來自靈魂的恐懼,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受過什麼刺激,才如此害怕北蠻人。
雲逸估摸了一下,今年北蠻大規模南下的概率不大。
他不是瞎猜的,而是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