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死期將至(1 / 2)

《親哥叫嬴政,但不是一個爹》全本免費閱讀

這一趟上山最大的收獲莫過於就是薯蕷了,雍月覺得她之前那強烈上山的預感,就是為了自己得到它。

眾所周知,紅薯和馬鈴薯是高產良種,然而可惜的是它們傳進華夏的時間離大秦太遠,就連雍月也拿不準現在的紅薯和馬鈴薯具體在哪裡。在加上路況條件的限製,除非有奇跡發生,否則很難將這兩樣高產糧食帶進大秦。

但是,就像之前雍月說的那樣,隻要有目標,辦法總比問題多。

雖然華夏本地沒有紅薯和馬鈴薯,但是其他薯類的植株還是存在的,比如薯蕷、蹲鴟、薯莨等等。薯蕷就是現代我們常說的山藥,蹲鴟則指的是芋頭。

而這次雍月上山帶回來的正是華夏古有的薯科植物——薯蕷。薯蕷之名來源於醫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薯蕷,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鄭、越名土薯,齊、趙名山羊。”

當然以上都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在於,薯蕷跟紅薯、馬鈴薯同為薯科植物,這就代表著它們擁有者一樣的共同點,那就是產量。因環境關係一般條件下,一畝地紅薯能產出1000斤到5000斤的糧食,馬鈴薯的產量則是2000斤到4000斤之間,故而跟它們同屬的薯蕷其產量也能達到每畝地2000斤左右,要是品種更好的薯蕷最高能達到萬斤。

要知道現在大秦一畝糧食的產量才一石左右,也就是120斤,薯蕷的出現簡直可以刷新秦朝糧食產量的記錄,且遙遙領先再難被超越。

薯蕷能畝產千斤的事,雍月並沒有跟蒙直以及其他人提過,就怕他們認為自己在說胡話。雍月可不認為事先將這件事說出去會有好事發生,說不定還會引來某些人的嘲諷和奚落,就像之前她提議種冬小麥那樣,那群雍城官員們一個個都是橫挑眉毛豎挑眼的,就差被把她釘在恥辱柱上了。

糧食產量超一倍都能被說成天方夜譚,那糧食產量要是超十倍甚至更多,還不得把他們都嚇死,雍月可不敢這個時候跳出來打出頭鳥。電影裡的小鬼子雖說都不咋地,但是有句台詞說得好,正適合現在的場景,‘打槍滴不要,悄悄的進行’。

所以麵對自己手頭這幾根薯蕷,雍月就打算在雍城宮內偷偷進行繁育種植,算上雪團後叼回來的幾株,加一起也沒有多少,更占不了多大的地方。不過在雍城宮內種薯蕷這件事,雍月覺得得先跟阿母報備一下,讓宮人們都注意不要破壞了。

當然這也算不上什麼大問題,一般這種事趙姬都是放任雍月隨便做,就是這麼溺愛不解釋。

*

有了新目標的雍月,瞬間就把冬小麥拋在腦後了,不過因為蒙直很在意,所以雍月便將冬小麥的一些注意事項囑咐給他後,就拜托他全權處理。而自己則泡在雍城宮的後院,蹲在一小片園子裡,鼓搗那些薯蕷。

因為季節的原因,要想好好培育薯蕷,雍月打算弄一個玻璃大棚……不是,小棚。主要還是因為手中的薯蕷不多,不需要整那麼大的空間,大概十平米左右就差不多了。

至於玻璃大棚的製作,當然得拜托墨家的那群人。雖然沒有橡膠固定玻璃,凡是那群墨家人的祖傳的手藝卻可以彌補這點,比如榫卯結構。那可是華夏老祖宗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次受到外國友人的驚歎和讚美。

雍月的玻璃大棚就是利用這樣的結構建成的,要知道厲害的榫卯結構建成的建築物,甚至能承受10級大地震的迫害而不毀。雍月對玻璃大棚的要求沒那麼高,她隻求大棚能安全度過整個冬季就行了。

大棚建好了,接著下來就是控製溫度。

一般來說是用燃燒的火炭來保持溫度,但是雍月覺得那樣成本太高。所以她想到堆爐灶,順便建一個火炕,既能為大棚供熱,也能給宮裡供暖。

而說到火炕,雍月想到冬季似乎這東西也能派的上用場,便吩咐被墨家巨子墨直派過來墨家弟子學會,然後交給雍城附近的黔首們。反正她是不打算親自上來,畢竟術業有專攻,她現在先做好手上的工作就行了。

沒辦法,搞植物種植是農家的活,安排給墨家弟子這不是難為人嗎,這也乾不好啊!所以培育種植薯蕷的事,隻能雍月自己上,盤炕的事就交給墨家那群人。不過在那之前,墨家弟子得先把她要的磚炕盤好,不知要給她盤,趙姬的寢宮也得安排上。畢竟這位才是她的衣食父母,她可不能犯嫪毐那缺心眼一樣的錯誤,哪怕這是她親媽。

至於遇到野豬和上山的事,雍月並沒有告訴給趙姬,同時還告訴身邊的宮人不要跟趙姬說。就怕趙姬老母雞附體,看著她哪裡也不讓她去。奈何雍月瞞住了趙姬,卻瞞不住一直跟在她身邊的春雁,誰讓雍月當初麵對野豬的時候,春雁也在現場,差點沒嚇得厥過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