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朱元璋嗤笑一聲,從殿陛之上,一步步走了下來。
他的背脊已有些佝僂了,龍行虎步之間,他整個人的氣勢,也徹底彰顯出來,而且還越來越盛,如烈日朝陽,讓人不敢直視。
“咱從不認為自己是聖人,咱也沒想過當什麼聖人。”
“咱也看不起所謂的聖人。”
“咱爹娘餓死的時候,那些聖人在哪裡?”
“咱那些兄弟姊妹餓死的時候,那些聖人在哪?咱被餓的啃樹葉、吃土,當和尚、當乞丐的時候,那些聖人又在哪?”
“聖人?”
“咱這一路走來,從不信這些。”
“咱隻信手中的刀。”
“你說的這些東西,的確讓咱有些心慌,也的確說到咱心裡去了,讓咱有種全身上下被看穿的狼狽,咱聽到你的有些話,真恨不得一刀將你砍死。”
“你讓咱很難堪。”
“而你說的這些,咱比你知道的多。”
“咱就明明白白告訴伱,在洪武三年,泉州發生了民變,在洪武四年,陽山發生了民變,五年是潮州,六年是羅田,七年是儋州,八年......”
“咱大明立國以來,地方造反就沒少過。”
“隻是近兩年,地方造反的人,越來越少,規模也越來越小。”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你嗤之以鼻的‘知丁路引’,咱的確是靠這個,犧牲了天下的流動跟活力,但咱換來的卻是大明的長足穩定。”
“咱從來就沒有遮遮掩掩過。”
“咱在《大誥》上,早就寫明了,嗚呼民有厭居太平好亂者,考之於漢隋唐宋,此等愚民,累代有之,嗚呼惜我此等愚民累為造禍之源,一一身死,姓氏俱滅者多矣。”
“這天下唯恐不亂的愚民,一直都有,也絕禁不了。”
“不過天下真正敢出頭造反的,也就那麼幾個人,其他大多是蠢人,看到彆人造反,也跟著一起作亂,不過這些人大批成不了氣候,世上之所以能成氣候,很多都在於這些流民,人突然多了起來,人一多,便容易生事,事一起,就容易煽動更多蠢人,最終釀成禍端。”
“咱就不讓他們動。”
“咱就將他們世代定死在地裡。”
“咱沒你說那麼大誌向,在咱眼裡,隻要一戶人家,手裡有田地、屋舍、農作物、家畜等全都具備,平時衣食無憂,有孝順的兒孫在堂前尊奉長輩,壯年人繼承父業,然後一直這麼平穩的交接下去,天下就足夠了。”
“富人有富人的活法。”
“窮人未嘗就沒有窮人的快樂法。”
“即便吃不飽穿不暖、遇上旱災水澇或蝗災而歉收,過度饑餓而死,但這終究不是比死於戰亂好得多嗎?”
“咱經曆過天下大亂,見過太多因為亂事,倉皇逃難,彆無選擇而死的人了,比較起來,讓他們待在地方餓死,遠比讓他們倉皇逃難而死,好得多。”
“至少有人給他們收屍。”
“不是嗎?”
朱元璋背著走,走到了夏之白身邊,眼中滿是嘲弄跟冷漠,是他終結了這個亂世,終結了這數十年的戰亂,還給百姓分了田,讓百姓能吃上飯。
這就是最大的愛民。
夏之白在心中歎息一聲。
他已經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