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家咱不敢肯定,但咱家的,咱還是有這個自信。”
朱元璋笑嗬嗬開口,他朱家的子弟,他一向很注重教育,也很注重培養孝道。
他相信沒人敢違抗。
而且他為此還特意將《大誥》分發到天下,就是想讓官員日後也能監督,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夏之白大笑出聲。
“你笑什麼?”朱元璋冷聲道。
夏之白道:“我笑你真是自己騙自己太久,亦或者假話聽太多,真把官員的恭維話當真了。”
“你朱家的子弟真聽話?”
“這話你信嗎?”
“你如今尚在人世,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尚且將你的話當耳旁風,不管不問,等你不在世,誰還會真把那一堆廢紙放心上?”
“活人是不會被死人製約的。”
“哪怕你是帝王。”
“至於你另一個約束之法,便是將《大誥》公布天下,讓官員百姓學習,等後世帝王犯了錯,讓這些官員百姓舉著《大誥》請命。”
“你不覺得太天真了嗎?”
“一本你洪武帝親自編寫的書,就能達到尚方寶劍的作用?而且陛下似乎忘了,這劍是皇室的。”
“噬主,你不怕嗎?”
“再說了,你當真會給官員這些權利?你自身連禦史勸諫都不肯聽,也根本不把百官當人,百官是有多想不開,會去冒死勸諫啊。”
“何況你理想中的官員,隻是一個個替你管理天下的管家,這些人是朱家的家仆,哪有這骨氣跟膽量。”
“至於百姓,更是笑話。”
“你公布大誥,預想中的情景,是這些百姓遇到欺壓,能頭頂大誥,直接抓著欺壓地方的士族進京告禦狀,沿途各司衙門還要派人保護。”
“但這麼多年,地方造反一起接一起,你抓的貪官一茬接一茬,可有一個百姓頂著大誥來告禦狀?”
“他們連告貪官汙吏都無門,還能去告皇帝?你自己難道不覺得這些想法很不切實際嗎?”
朱元璋一臉陰沉。
夏之白搖搖頭,肅然道:“你對天下所做的一切,其實是吸取了元朝滅亡的教訓。”
“你曾說過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
“今元朝失之於寬,故你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元之寬仁,並不是所謂的寬,而是有彆於中原其它皇朝製度。”
“你認為元朝的失敗就在於,它沒有沿襲傳統,進行集權並強力的統禦天下,鬆散且有限的混亂管理,隻會導致天下紊亂,並最終導致元帝國崩潰。”
“而你吸取了教訓。”
“元朝寬言,所以失之以文教不興;元朝寬刑,所以失之以刑罰不中;元朝寬權,失之以君權不振。”
“你立國之後,瘋狂抓集權。”
“隻不過你心目中最好的集權,並不是曆往朝代那樣。”
“而是成為地主!”
“在你的印象中,地主就是那個最穩固最長久,也是最能行之有效管理地方的集權方式。”
“所以你才能這麼理直氣壯的把官員當做長工,隨意打罵打殺,將百姓視為奴隸,隨意踐踏壓榨。”
“你認為是自己給了百姓活路,讓百姓得以在天下存活,你也認為他們就該對你感恩戴德,該對你貢獻全部,哪怕是生命。”
“你所謂的愛民親民,隻不過是地主在嗬護自己的工具跟牲口,而你對地方的嚴密盯防,隻是為預防天下出現下一個朱元璋。”
“隻是你錯了。”
“並不是你給了底層百姓活命的機會,你也不是什麼百姓的君父,反而恰恰相反,是百姓養活了你建立的這個帝國。”
“百姓是你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