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要人要地要礦還要錢!(2 / 2)

微微抽搐了一下。

怪不得夏之白明知朝廷財政緊張,還敢開這個口,原來是惦記著抄家的錢。

前不久朱元璋治罪李存義,抄沒其家產,約合四十幾萬白銀。

的確大大充實了國庫。

但這筆錢剛入國庫,就被朝廷大小官署盯上了。

夏之白想虎口奪食沒那麼容易。

見朱標沉默不吭聲,夏之白也知道,自己果然沒猜錯,抄家所得的錢,朝廷還沒有安排好去處。

他心中大定。

夏之白繼續道:“後續的要礦要地要人,則更好理解了,我意欲打造的蒸汽機,想要發揮其作用,需要很多的燃料,因而我需要一座煤礦。”

“還有是一座能取鹵水的鹽礦。”

“至於人。”

“首先要的是工匠。”

“我需要他們將提取鹵水用的蒸汽機打造出來。”

“因為這是第一次正式製造,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因而這些工匠也將暫時留在礦山,以便隨時解決問題。”

“至於製鹽的灶戶。”

“我知道大明對其有嚴格限製。”

“所以我不會征用這部分人,而是會選擇流民。”

“滁州壽州的流民。”

“我或能幫朝廷養幾百上千人。”

“不過我也有一個要求,就是這些人的戶籍,不能改為灶戶,最多是改成‘工’,而且具體招收多少,如何使用,都由我自己來定。”

“朝廷不能插手。”

“我所開辦的鹽企、煤企,不受鹽引、煤引等限製。”

“不規定每年必須采多少煤,製多少鹽,今後也完全是自產自營自銷。”

“在最初幾年,我開創的企業,會按照朝廷的規定,交上律令規定應交的稅跟購買‘鹽引’、‘煤引’的錢。”

“而在幾年後,若是此法可行,才會逐步將利潤,交到國庫。”

朱標目光微動。

按夏之白這個說法,朝廷真正付出的,就隻有礦山跟地,還有一些工匠,但同時卻將一些流民災民得到了安置,更關鍵的是,朝廷還能收上不少的錢。

隻是這會打亂朝廷對食鹽市場的規劃。

流入市場的鹽會變多。

更關鍵的是,若是夏之白入不敷出,朝廷借出的錢還能收回嗎?

會不會造成更大的動蕩。

但夏之白明確說了,他所創辦的企業,隻活躍在應天府。

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自己隨時能抽看賬簿,發現有什麼不對,也能及時製止中斷。

他有些意動。

但並沒有急著表態。

朱標端起茶水,不動神色的看著夏之白,淡淡道:“你的想法我知道了,但茲事重大,不能這麼草率決定。”

“我還要再考慮一下。”

“好。”夏之白點頭,道:“不過我希望殿下儘早做出決定,同時儘快安排一些工匠,我需提前做一些準備,以備日後能儘快開動。”

朱標頷首:“我明日會安排工部的人,你有什麼需求可以跟他們提。”

“多謝殿下。”夏之白拱手。

他此行目的已經達到了。

並沒有繼續在東宮多待,直接告辭離開了。

偏殿。

朱標獨自坐著。

心中已久久難以平靜。

他其實已經被夏之白說動了。

他也很想看看,大明的這些官員,是不是真在蒙蔽視聽。

若是夏之白開創的‘官府經商’的模式,能夠行得通,真能讓百姓吃得起鹽,還能讓官府更加得利,更能改善灶戶的生活,提高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那大明的這些官員

朱標眼中浮現一抹殺氣。

朱標轉動著手中的玉扳指,輕聲道:“夏之白,我便再信你一回,希望這一次,你依舊不會讓我失望。”

“官府經商,真能走得通嗎?”

朱標站起身。

準備去把這事告訴父皇。

夏之白有一件沒有說錯,就是朝廷不準的事,地方未必不敢乾。

與其讓‘夏之白’這些人,在底下偷偷摸摸的乾,還不如朝廷也試一下,哪怕失敗了,至少朝廷也能知道一些實情。

還能做一些有效針對。

於國有利。

武英殿。

朱元璋正在裡麵小憩。

見朱標到來,朱元璋絲毫不意外,仿佛早就知道朱標會來,他抬眸看了一眼,冷聲道:“夏之白又找你說了什麼。”

朱標拱手道:“啟稟父皇。”

“夏之白找兒臣商討了一下從商的事。”

“他建議‘官府經商’。”

“還準備從兒臣這要錢、要地、要礦、要人。”

“他似乎為從商做了不少的準備”朱標恭敬的站在一旁,將自己跟夏之白的對話,較為詳略的複述了一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