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布?”
“這我會啊。”
“我也會,我織了三十幾年了。”
“好好好,這個好。”
“.”
夏之白的建議一出,立即引得眾人雀躍。
大明很重視桑麻棉的種植,他們雖有的為灶戶,有的為本分的農夫,但都會一手織布。
夏之白額首。
紡織業,他若沒記錯,是工業革命的開端?
隻不過影響好壞參半。
他在這些家屬陸續到來後,就已在思考這些事了。
對於開始紡織工廠,他一直有猶豫,直到後麵去了解詢問了大明桑麻棉的種植情況,才最終確定下來。
在朱元璋為吳國公時,便於龍鳳十一年,明確了治下桑麻棉的種植數量:‘凡民有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
‘不種桑罰每年出絹一疋(pi)。’
‘不種麻及木棉罰出麻布、棉布各一疋。’
在洪武元年,這項規定便推廣到了全國,還規定了相應的科征數量。
麻畝征八兩,木棉畝四兩,栽桑以四年起科。
夏之白之前擔心會出現所謂的‘羊吃人’,但在知道有這個政策之後,卻是徹底放心下來,因為大明種了足夠多的麻、桑、棉,而且相關的貢賦對百姓而言,其實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紡織工廠其實大有可為。
而今天下農事繁忙,每年又要交不少的麻棉,很多人根本忙不過來,若是他出錢,將百姓家中的棉、麻等收攏,再進行紡織,最終再銷售出去。
一來可以為民減負,至少百姓很多家庭,不用再焦慮到時得交布了,二來,也可以借此推廣紡織業,安置更多的民生就業。
於國於民都有利。
不過夏之白也清楚,按照現有的紡織技術,效率並不會高,隻是把原本在家中織的時間,放到了工廠,因而提高效率,才是當務之急,對於這方麵,夏之白也想到了應付之策。
便是‘飛梭’!
至於車床,夏之白沒考慮。
太貴了。
但在大紡車的基礎上做一些改進還是可以的。
這也讓夏之白心生感慨,幸好當初讀書時,還是認真看了書,也聽了講,不然還真想不起有‘飛梭’這種劃時代工具。
夏之白道:“我的確有心開一個紡織工廠,也會雇傭不少的人,但當下的紡織機,卻是並不適合,所以會做一些改進,不然完全是虧本的。”
“收上來的麻、棉、桑的處理,也是一個棘手的事,因而在最初,並不會急於動工。”
“而是會跟鹽廠、煤礦一樣,做一定的‘解放’,大家群策群力,思考改進之法,大家若是有什麼好的想法建議,可以去告訴周知事他們,若是被采信,則會獲得相應獎勵。”
發動群眾,依靠群眾。
相信百姓的力量跟智慧。
這是夏之白現在要做的路,在金錢的利益驅使下,不少人都會迸發出極強的積極性跟創造力。
這是彼此受益的。
隻是這部分‘知識產權’被夏之白輕易收買了。
下麵一陣歡呼雀躍。
他們不怕做事,就怕沒事做。
尤其夏之白給的待遇極好,真的是錢管夠,他們之前私下爭的就是這個。
產鹽的灶戶,想要擠走那些乾農活出身的鹽工。
想到改進之法,卻被其他人捷足先登的人,想把那部分捷足先登的人擠掉,好讓自己一人獨攬那些豐厚獎勵。
同鄉同村的人互相抱團,想把人少勢微的團體擠走。
最終都落到了利益上。
人都勢利。
等這些代表高興完,夏之白輕咳一聲,讓四周安靜下來。
他沉聲道:“最近鹽廠、煤礦,山頭主義開始冒出來了,互相之間排擠、傾軋,漸漸嚴重,對於這種情況,今後鹽廠、煤礦、還有沒有開始興建的紡織廠,都會嚴厲打擊,發現一例,清除一起。”
“再則。”
“如今事業漸漸步入正軌。”
“這個月之後,我會拿出一些錢糧,在鹽廠、煤礦附近修建圍欄,將閒雜人等攔在外麵。”
“同時,鹽廠、煤礦會進行一定的人員流動,鹽廠的工人會去到煤礦下礦,煤礦的礦工也會進入鹽廠製鹽。”
“這些活從來不是非誰不可的!”
“我也可以說個很直白的話,現在的鹽廠、煤礦已經過了最初的階段,漸漸步入穩定,這兩個月,的確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炭跟鹽產,所以才會這麼勞累,但隨著這五十萬斤食鹽販售完,整個應天府接下來數月,食鹽供應都會大幅減少。”
“一月產食鹽十萬斤就頂天了。”
“這也意味著,鹽廠、煤礦的工作量會大幅減少。”
“我完全可以裁員一大半。”
“你們中還有你們的家屬,不要以為自己有些技術,就可以有恃無恐。”
“你們的技術,在機器洪流之下,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