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語氣無比堅決。
他承認夏之白說的一些東西的確在理。
但想讓他就此放棄,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治國體係,想都彆想。
而且夏之白又懂得什麼?
如今他已知曉了一些狀況,自然會對此加以預防。
帝王之心,堅如磐石。
夏之白並不意外。
他也並未想過,讓朱元璋去改。
朱元璋不會承認自己有錯的,對於一位立下過豐功偉業的帝王,一位睥睨天下的帝王,讓其承認自己錯了,並主動的改錯,這根本就不現實。
他的目的隻是讓朱元璋意識到。
他建立的體係有問題。
而且朱元璋建立的體係,從始至終都基於農業,甚至於,朱元璋之所以這麼厭商,便在於朱元璋粗顯的認為,商業會導致從事農業的人口減少,繼而在整體上影響天下的糧食和衣物供應。
所以他一尊傳統:重農抑商。
甚至還十分迫切希望將商人都趕回田地裡。
至於夏之白為什麼能這麼快想到朱元璋要對商賈動手,除了是跟郭桓的交談想到了,加之對曆史有一定了解,更多的其實是源於朱元璋開春頒布的法令。
自什一之塗開奇巧之技作,而後農桑之業廢,一農執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織而百夫待衣。
朱元璋直接開宗明義要禁商。
在朱元璋看來,如今天下財富不足,原因便在於‘農桑業廢’,為了解決社會上棄本逐末的問題,他要對天下進行禁商,讓天下四民各守其業,不許遊食。
朱元璋根本沒考慮國是種田不能養家糊口。
他隻看到經商的太多。
已經影響到百姓正常的衣食了。
夏之白如今從事的就是商業,自然是對‘禁商’進行反對。
夏之白沒有繼續前麵的話題,而是直接話鋒一轉,道:“既然陛下不認可,而我的確對農事相關知之不多,或許是有了解不當,不過作為一名經商的官員,我對商業卻是有足夠了解。”
“陛下對商業了解有誤。”
“而且這種錯誤認知一直伴隨著陛下。”
“陛下剛起兵時,便一直主張‘崇本而杜末’,並堅定的認為這樣可以使國計可以恒舒。”
“大明立國之後,陛下態度稍緩,主張‘厚本抑末’,推行發展農業,抑製商業,再佐以節儉、薄賦的政策,使得‘農不廢耕,女不廢織使遊惰皆儘力田畝’,繼而做到生產者多,使用者少,讓天下實現家給人足,積蓄富盛。”
“隻不過十幾年下來,陛下發現天下財富並未增加。”
“反而經商者越來越多。”
“在陛下看來,經商者眾多,已嚴重影響到大明的民生,也讓陛下原本的想法,變成了‘生產者少,使用者眾’,而這分明在跟陛下爭利,因而陛下眼裡越發容不下商人。”
“在開年時,便宣布要禁商。”
朱元璋目光微闔。
眼中的厭惡之色絲毫不掩飾。
他就是厭商。
他也實在搞不明白,夏之白為什麼要替商人說話,商人有什麼好的?
不事生產,隻知壓榨百姓。
這樣的禍害,就該徹底從天下根除。
朱元璋漠然道:“商人?你知道提到商人,咱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嗎?”
“想到的是當年衝進咱家裡,那些催稅的商人,那些人的醜惡嘴臉,咱一直都記得,也永遠不會忘。”
“你經曆的事太少了,根本不知商人的惡。”
“你以為這段時間跟伱打交道的商人,就是真的商人?他們對誰都會這麼和和氣氣?”
“他們之所以這麼對你,是因為你是咱大明朝的官,是咱欽點的狀元,這些人懼你、怕你,所以才對你這麼和和氣氣,沒有這層身份,你夏之白,又算得了什麼?”
“這些商人隻會將你吃乾抹淨。”
“你見過被商人逼著賣兒賣女的嗎?你見過老老實實種地的農夫,被商人活生生逼死的嗎?你見過被商人強行扒房趕出自家家門的嗎?甚至還有更惡心更可惡的事。”
“咱都見過。”
“咱也親自經曆過。”
“你以為咱不知經商的好,不知經商能給咱大明帶來多少錢?”
“咱比你們誰都知道,也比你們誰都清楚。”
“但這臟錢咱不要。”
“更不準這些商人去掙。”
“咱就是要這些商人一輩子處在社會底層,為天下人羞辱踐踏,咱就是要讓他們去服天下最沉重的力役,咱就是要操勞他們至死,咱要他們永生永世都後悔成為商人,讓他們子孫後代都是賤籍。”
朱元璋雙目赤紅。
對於商賈的恨意近乎化為實質。
夏之白在心中長歎一聲,他能夠感受得到朱元璋的怒火。
因為朱元璋的父母便是受害者。
隻是作為一個帝王,作為天下的統治者,不能這麼意氣用事,更不能這麼自以為是。
輕視商業,是會付出慘重代價的。
朱元璋或許知道從納稅的角度,經商要比務農好太多。
但他根本
不在意。
他是發自內心的厭惡商人,繼而直白的想摧殘經商。
而為了避免抑商後財政不足,為此朱元璋還專門設計了有關保障民生的一係列政策,旨在重農抑商的情況下,依舊能夠保障大明的財政正常運轉。
在朱元璋的經手下,也的確不失所望。
隻是從納稅的角度,是沒辦法撼動,朱元璋鋼筋一般的思想的。
夏之白搖搖頭道:“陛下對商業的認識太淺薄了。”
“而且陛下一直是自相矛盾的。”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
“陛下抑商,同時對沿海進行海禁。”
“但與此同時,陛下卻長期歡迎海內外各國進行外交禮儀式的朝貢,並對朝貢國帶入國內的附加貨物,施行免稅政策,不僅如此,還對會這些朝貢國進行諸多的賞賜,在陛下的治理下。”
“安南、占城、真臘、暹羅、瓜哇、大琉球等三十幾國,頻繁來到大明進行朝貢,可謂是使臣不絕,商賈便之,在這種情況下本該是國際貿易欣欣向榮,但實則卻是,這種欣欣向榮是單方麵的。”
“僅限海外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