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
這三個字,對周寧等人,既陌生又熟悉。
天下的度量衡統一,一直都有個大致規定,這一切還源於秦朝。
但統一度量衡,難就難在兩件事。
定標準跟穩執行。
天下各地習慣各異,遵循的比例也不同。
不過在這麼多年的融合下,大致標準其實都有一定範圍,但度量衡難就難在執行,哪怕是官府強推,下麵也未必會乖乖執行,令行禁止從來都不容易。
大明同樣如此。
大小鬥、缺斤短兩,一直是商賈,乃至是官府,暗中謀利的手段。
其中牽涉到的利益更是繁多,早就尾大不掉,想規範這個製度,難度可想而知。
根本不是夏之白能做到的。
周寧等人麵麵相覷,開口道:“夏進士,我何嘗不知規範度量衡的重要,但天下各地習慣不同,接受度也不同,想規範度量衡阻力太大了。”
“而且你經營的是鹽跟煤炭,跟百姓真正打交道不多的。”
周寧忍不住提醒了幾句。
夏之白笑了笑。
他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但製度化、規範化、標準化是工業化的前提。
要是各地都有自己的標準,哪怕誤差並不大,但就是這‘差之毫厘’的誤差,最終導致的結果都可能千差萬彆。
夏之白道:“我準備先用蒸汽機的圖紙進行試水,讓外界第一次正式了解到這種半官方形式的度量衡標準,前幾日,陛下批準我籌建冶鐵廠,那也意味著,我今後能獨立產鐵,並製造各種工具。”
“你們來鹽廠有一定時間了。”
“應該是深刻體會到了標準化的便利性。”
“哪怕隻是一個銅母,一塊鐵片,隻要進行了專業化、標準化的生產,日後的維修跟替換上,都將換來極大的便利,對於提高機器的生產效率,也會有著極大的提升。”
“若是天下能夠真的統一度量衡,對於生產效率的提升,那將是一個巨幅提高。”
“民生艱難,更需砥礪前行。”
“想將這些標準推廣出去,除了讓其他商賈接受,更重要的是讓工匠工師接受。”
“工匠工師掌握著各種技術,控製著天下各種工具的製造,若是讓天下的工匠工師接受了,那一切就容易多了。”
聞言。
周寧若有所思。
他已大體明白了夏之白的想法。
也知曉為什麼夏之白要將‘蒸汽機’圖紙廣而告之。
為的就是讓更多人對‘蒸汽機’感興趣,繼而讓他們主動或被動的接受這套標準。
當然這或許並不完全。
夏之白笑著道:“靠著蒸汽機圖紙,的確能傳播一陣,但造價太高,也難以維持,隻能影響一陣,想要持續的推廣,則勢必要不斷在天下引起注意,而這就要靠諸位工師了。”
“然陛下給予的幫助實在有限。”
“工部更是不可能聽我這樣微末小官的話。”
“因而我有個提議,想請周知事,在應天府周邊,收取一些學徒,傳授一定的知識。”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一個人的智慧或許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智慧,卻足以去達成一些驚人的事了。”
周寧臉色猛地一變。
將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法傳授給外人?
這如何能行?
不止是周寧,李笙等工匠,也都臉色一變。
他們是很尊敬夏之白,但也絕不可能將自己吃飯的家夥,乃至是祖傳的技術就這麼外傳。
周寧等人的反應,夏之白早就預料到了。
他麵帶笑容,繼續道:“我並不要求你們傳授獨家技藝,隻是想讓這些學徒,學一下怎麼檢查機器,怎麼修理機器,怎麼挑選合適的零件,怎麼處理一些緊急的狀況。”
“鹽廠擴張在即。”
“我手中僅有伱們少數工匠。”
“但我這次是想將鹽廠推廣到整個北方。”
“你們目前人手不夠,而且是遠遠不夠,因而隻能想辦法將一些組裝、檢查、維修等工作,交給其他學徒,讓他們代為負責,繼而更快的將各地的鹽廠建立起來。”
“再則。”
“諸位知曉我要推廣的是什麼。”
“我奉行的是標準化、流程化、規範化,甚至是公式化的。”
“在這種模式下,注定要走大眾路線。”
“這種技術往往也是捂不住的,隻要用心去鑽研,很容易弄出一些頭緒,到時再讓工匠琢磨研究一番,將製造過程分解成多個步驟,按流程推進就足夠了。”
“今後天下當以量取勝。”
夏之白淡淡開口,語氣帶著幾分尖銳。
他並不反對工匠去製造精良而又精美的工藝品,但凡是涉及到大眾的技術,卻是決不能私藏,也一定要交出來,即便不交,他也會想法設法去攻克,然後製成流程,進行流水化生產。
不可否認。
這會導致很多手工業者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