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京師來人!(第一更)(1 / 2)

兩天後。

朝廷派的工匠終於來了。

領首的是工部下清吏司的虞衡司主官,鄭元慶。

鄭元慶的官職不低,從五品。

虞衡司主要負責監管山林川澤的采捕和冶煉工作,還擔負著管理各類鳥獸資源的按時采捕,並負責軍裝、兵器、陶瓷製品、錢幣和火器的生產製造工作。

靠山吃山說的就是虞衡司。

按照正常情況,在北平重啟一座鐵礦,根本不用派一名工部員外郎,隻不過因為‘郭桓案’,工部太多人遭到清洗,實在沒有多餘的人手,最終才將從工部主事,升為工部員外郎的鄭元慶派來了。

與鄭元慶同時來的還有上百位‘百工’。

大部分是建築跟冶鐵。

在大批人馬過來時,夏之白便出城迎接了。

鄭元慶的年歲已過四旬,麵色有些滄桑,還帶著幾分疲態,目光有些清冷,神色顯得有些嚴肅。

夏之白迎上去,拱手道:“見過員外郎。”

鄭元慶打量了夏之白幾眼,眼中閃過一抹忌憚,點頭道:“狀元郎的本領當真了得,我這次也是沾了你的光,不然想做到如今的位置,還不知要多久。”

夏之白苦笑一聲。

郭桓案其實跟他並無多大關係。

隻不過朝堂上下知情的不多,都以為是他獻上的統賬之法,將郭桓犯的錯給捅了出去,繼而導致了這場朝堂風波,夏之白自己倒是清楚,但也不可能真的說出來。

他緩緩道:“無心之舉,為之奈何?”

鄭元慶肅然道:“無心也好,有心也罷,此事都過去了,本官這次奉陛下之命前來,為北平重開遵化鐵冶,自會秉公辦事,不過鐵冶之事,非比尋常,開爐鍛造需要投入不小的人手,這恐需要夏狀元,你自己負責了。”

夏之白點頭,笑著道:“員外郎放心,我已找好了人手。”

鄭元慶微微側目,倒是有些意外。

他若是沒有記錯,夏之白來北平,也就半月不到,這麼短的時間,就能找好數百上千人手?

鄭元慶沒有過多詢問,經過這次的政治風波,他深刻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謹言慎行,工部的油水很多,每一個官位都有很多人盯著覬覦著,稍微不注意,為人抓住了把柄,就很容易傾覆,必須謹慎再三。

鄭元慶道:“如此就好。”

夏之白猶豫了一下,從懷裡掏出了一份圖紙,而後緩緩張開道:“在下有個不情之請,想員外郎按照我設計的圖紙建設。”

鄭元慶眉頭一皺,冷聲道:“夏狀元,我前麵已經說了,鐵冶非同小可,不是誰都能插手的,一旦出了差池,那可是會害的很多人喪命的,豈能這麼兒戲?”

夏之白笑道:“鐵冶的製造困難,我自是有過了解,不然也不敢這麼唐突。”

“不過遵化鐵冶,我的確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想要建造的不是過往的那種土爐子,而是想建造一套完整的冶煉鐵水的工藝,也為了方便日後遵化鐵冶的擴產跟擴建。”

鄭元慶麵露不悅,冷聲道:“這可由不得你。”

“鐵爐的鍛造,朝廷早就做過規定:凡鐵爐,用鹽做造,和泥砌成。其爐要多傍山穴為之,或用巨木匡圍。塑造鹽泥,窮月之力,不容造次”

鄭元慶直接搬出了工部的鍛造條例。

夏之白麵色如常,繼續道:“員外郎多慮了。”

“鐵爐的建造自然當以朝廷為主,我隻是在建造鐵爐之外,對鐵冶的周邊,也做了一些布置。”

“比如將遵化鐵冶的建造,分為了數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用來建造鐵爐,後續則還會陸續建造煉焦、煉鋼相關的東西,而且隨著生產技術的提升跟完善,日後鐵爐未必不能有所改進。”

“若是不提前做好規劃,等日後鐵爐更新迭代,豈不是要大規模停產?”

“鋼、鐵,在我看來,當為國家的脊梁,隨著鋼鐵產量的提升,對大明方方麵麵都會有很大改變,謀而後動,也一直是我的做事準則,我也並不會為難員外郎,隻是的確會做一定的調整。”

夏之白將這份圖紙再度送到鄭元慶身前。

鄭元慶沒有接過,目光在夏之白身上來回掃過,道:“夏狀元,按照朝廷的規定,其實不當我來的,隻是其他官員並不喜跟伱共事,也深知你的計較,最終才將我派來。”

夏之白道:“多謝員外郎體諒。”

鄭元慶猶豫了一會,還是伸手接過了圖紙。

隻一眼。

鄭元慶就怔了一下。

這圖紙畫的很精細,一看就花了不少時間。

上麵還詳細介紹了遵化鐵冶的建築預期,從第一期的建築鐵爐,到後麵的擴大焦煤產量,再到後續的製鋼產業,讓人有種在看流水線的感覺,很平整絲滑,就這麼一步步從最初的鐵爐,過渡到用焦煤煉鐵,再到鍛鋼。

最令鄭元慶吃驚的是,夏之白對煉鋼技術很了解。

他這圖紙上還專門做了標識。

目前大明主要的製鋼工藝,是炒鋼法和灌鋼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