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行業,朝廷都放置不
管?朝廷對天下的控製力何在?
最終。
一切都回歸到了原點。
所謂的鹽政改革,其實是在混淆視聽。
鹽業目前真正的問題,在於新式生產力歸屬在誰手中。
地方官府還有一些權貴,則是有意在模糊概念,把南方的事,全都歸咎在鹽政治理上,試圖迷惑朱元璋,讓朱元璋誤以為真是鹽政的問題,從而遺漏掉真正的重點。
不過夏之白卻在奏疏中點了出來。
所謂混亂都是假象。
歸根結底,是地方官紳看到了蒸汽機提供的大量生產力,也看到了蒸汽機能帶來的巨大利益,他們並不想把這股剛出現的生產力交到朝廷手中,隻想據為己有,借此來充實自家富足。
一旦朝廷喪失對新式生產力的歸屬權,地方官紳很容易借此成長為豪強。
豪強是曆朝曆代都嚴厲打壓的。
朱元璋也不例外。
然而即便如此,依舊讓人趨之若鶩。
夏之白給朝廷的建議,就是將新式生產力收歸朝廷,地方隻有使用權、沒有所屬權,地方想使用這些新式生產力,則要每年交不菲的‘使用費’。
夏之白還大膽說了一個觀點。
一旦所屬權確定,地方阻力其實很小。
因為真正影響的隻有地主,但地主在朱元璋各種打壓下,早就抬不起頭,也根本沒什麼話語權,而依附於官府的士紳,從目前南方的情況看,他們根本就不排斥,甚至是樂於接受。
因為兼並土地,在目前風險太大。
通過新式生產力,開設工廠,借此來牟利,收入會更可觀。
朱元璋猶豫的點,就是太冒進了。
朱標想了想,沉聲道:“兒臣同樣有些擔心,但兒臣選擇堅持夏之白的觀點,蒸汽機這東西已經出現,而且在天下都開始大肆推行開,除非朝廷耗費極大的力量,才能將蒸汽機從土地上拔起,隻怕效果還不會好。”
“與其如此,不如放開一些。”
“但朝廷必須加強控製。”
“不然就會出現‘穀賤傷農,穀貴傷民’的狀況,而蒸汽機相關的,便按照夏之白的建議。”
“兩分。”
“一邊以國企的形式支持。”
“另一邊支持地方興辦,但朝廷要征收重稅!”
“但夏之白說的‘新式生產力’的歸屬權,必須得控製在朝廷手中。”
“不然朝廷丟失的太多了。”
“響鼓用重錘。”
“朝廷想收回地方的歸屬權,地方定會百般阻攔,各種亂子不會少,但朝廷必須保持強硬,因而兒臣建議,朝廷在收攏歸屬權時,對地方的一些‘亂作為’、‘地方亂象’,進行嚴厲處置。”
“朝廷準許他們躺著掙錢。”
“但既然來錢這麼容易,就彆想一口吃成胖子。”
“京都鹽業,朝廷尚且如此,他們這效仿者,豈能置身事外?”
朱標一臉堅毅。
他其實都想直接將地方鹽廠收了。
不過考慮到牽涉的官員太多,明的暗的壓力太大,這才選擇退一步,但也隻能退一步,朝廷不可能放鬆對‘蒸汽機’相關的控製,尤其隻需要少數工人,就能賺取到過去上萬民灶戶才能掙到的錢,來錢太容易了。
但如果真有不長眼的,敢來阻撓,他同樣不會客氣。
父皇會殺人。
他同樣不會心慈手軟。
而且按夏之白的預估,今後蒸汽機相關的產業,才是大明稅收的重頭,也會成為大明日後財政主要的稅源,這更是堅定了朱標下狠手的意誌。
如今大明剛開國,民心依附,國力強勁,地方組織力尚夠。
若是不趁此時多收攏財源,等日後朝廷疲軟,豈不是更收不上來錢?
這如何能行?
這次。
他就要給天下立規矩!
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人,錢可以給他們掙,但該交給朝廷的錢,一分都彆想少!
見朱標如此堅定,朱元璋滿意點點頭。
這才是他想要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