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死寂。
朱標死死的盯著夏之白,眼中浮現了絲絲血絲。
他已經聽明白了。
夏之白是對大明現有的體製不滿。
認為如今的大明‘官’太少了,對地方的管控力度太弱了。
長此以往,隻會將權力讓渡給地方。
等地方長久把持了權力,對朝廷就會失去敬畏,對朝廷的命令也會選擇性執行,一旦南方的地方官員結成一體,朝廷對他們將毫無辦法,因為朝廷的官員根本插手不進去。
就算是能殺人,也解決不了實質。
隻不過如今功勳集團太大,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勢力太強,朝廷不可能大張旗鼓的打壓,因而隻能另辟蹊徑,通過提一批各地布政司官員入朝,讓地方的本土勢力有依附的存在,繼而削弱功勳集團跟淮西勢力的影響力。
同時大幅提升入朝官員對地方的管控權。
進一步削弱功勳集團的話語權。
甚至讓這些新晉官員跟功勳集團產生衝突跟矛盾,尤其是南方,著重突出省級治理,讓功勳集團對南方的把控出現裂口,等到時機成熟,再將現有的政治格局徹底撕裂。
讓省級官員‘自主’主導布政司地方。
減弱南方的抱團情況。
但這樣一來,地方本土官員依附省州布政司官員,豈不是讓這些官員一手遮天了?
朱標眉頭一皺。
因為這樣一來,也讓渡出了人事權。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夏之白似猜到了朱標的心思,主動解釋道:“殿下還記得我是怎麼說的,是舉薦,地方官員隻有舉薦權,但並沒有確定的人事權,人事權從始至終都在吏部,在朝廷手中,朝廷可以決定用還是不用。”
“亦或者安排到另外的位置。”
“但既然是他們舉薦的,那日後出了事,自然也要擔責。”
“朝廷主抓的是人事權,縣一級,由州一級上報,由省一級布政司決定,而州一級官員,則必須由吏部決定,至於省一級官員,則必須由朝廷決定,而且絕大多數情況要施行流官體係。”
“簡而言之。”
“在體製內,大三級才有決定權,大兩級才有建議權,大一級隻有領導權。”
“之所以這樣是為了避免一個情況,就是地方官員故意‘抬’一些官員,讓這些官員高升,從而快速調離地方,雖然這樣依舊能行,但至少要提高這些人這麼做的代價。”
“而且因為隻有大三級才有決定權,也能很大程度保障地方官員的積極性。”
“讓他們不至於怕事不作為,也不擔心被直接打擊報複。”
“朝廷既要放權,同時也要收權。”
“放的是管理權,但收的是人事權跟控製權。”
“再則。”
“這層層人事權下來,哪怕是流官,對地方也有了實質的控製力,也容易形成自己的勢力,對於應付地方的事,自然也會變得容易很多,不至於損耗太多朝廷力量,而且這種做法,也有利於打破地方的封閉,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製。”
“流官也好,朝廷下放的官員也好,注定會有部分進入到朝廷。”
“這些人在地方培養的勢力,其實也是朝廷的勢力。”
“自然進一步加強了朝廷權柄。”
“而若是地方真的出現了較大的問題時,朝廷將這些官員派出去,解決掉問題的可能性無疑會大得多,而且若是這些人引起的問題,倒查之下,朝廷也能很輕易的清理掉。”
“不至於動搖到朝廷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