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教還沒進入安江道發展前,周宇為北原戰馬設計的貿易路線是先進入延河道,接著進入安江道從黃州長水縣到際水縣,然後過河到南州千舟縣過裡舟縣,接著進入曲陽縣。
現在周宇直接在長水縣設立了延壽教據點,取得戰馬之後將它們假扮為馱馬拉車運回曲陽縣。
因為長水縣與流水縣也接壤,所以還可以走海邊過萬舟縣然後進入冕州的連陽縣,再進入曲陽縣。路途會多一個縣的路,但也更隱蔽安全。
周宇覺得用第一條線路就行,馬匹數目少就假扮,數量多就扮成延壽教的騎兵騎回去。
現在安江道的南州和黃州,長水縣、際水縣、千舟縣和裡舟縣是延壽教重點建設的部分,投入的耕種人力是最多的,並且還在源源不斷吸收難民和其他地區投奔的窮人。
但外麵的人並不知道,周宇投入資金和物力最多其實是萬舟縣。
這個以造船聞名的地區因為受到旱災的影響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他們能出海捕魚,論食物狀況可能比安江道其他縣稍微好那麼一點點。但是流寇肆虐時他們除了跑到船上躲避,其實也沒有更多的辦法。
魚不能當飯吃,他們還是得吃糧。
因此為了活命,他們之中許多人拋下了造船的行當,當起了私鹽販子。販私鹽有了錢,他們才能買糧吃。
不是他們不想造船、賣船。隻是連糧都沒地方買的地方,怎麼造船。
旱災加流寇隻是其一,其二是萬舟縣內能造船的好木頭大木頭早就被砍伐了,他們造船隻能依賴上遊砍伐可造船的大木頭後,沿著大河用船隻運送到萬舟縣來造船。
過去造船業興旺的時候他們預備了許多木材進行處理,等待它們陰乾。
在這個時代,造一艘大海船至少要花上3到6年時間,但那是從準備木材開始算。
萬舟縣造好船的關鍵除了經驗豐富、技術好,更是堅持把木材儲存好幾年慢慢陰乾,等木材中含水量降到很低,用充分乾燥的木材慢慢造船。
這樣讓船的框架和外殼自然乾燥,才能讓船隻的內部艙體環境優秀,船隻壽命更長。這種追求質量的精神也讓萬舟縣的造船技術有了不小的名聲。
其他沿海縣也有造船業,但要麼他們選的木材不行,或者沒有耐心等木材陰乾,才陰乾幾個月到一年就敢使用不夠乾燥的木材來造船。
用不夠乾燥的、或質量較次的木材造船,船舶在陰暗、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