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沒有幾個社會底層經得起這種懲罰和鼓勵的雙管齊下,那些偷懶的幾乎都改造成功了。最起碼他們轉回正常的工作之後,可以做到完成自己的分內工作量。
隨著延壽教在韋州用榨油廠股份獲得了大量田地之後,也獲得了田地上綁定的大量佃戶,他們的加入才是延壽教突然獲得大批教徒,在突破10萬教眾之後迅速突破12萬教眾的原因。
而延壽教對於教徒勞動力的使用已經摸索出了一套可行有效的方法。
既然延壽教對於進行了規定的基本勞動的教眾發放免費的兩餐,但是不能禁止勤勞且有手藝的教徒進行完每天的基本勞動後就那麼荒廢在那兒。
沒人會吃飽了撐著多勞動的,沒有利益還加班,這個時代的人沒有那麼高的覺悟。
所以延壽教在基本勞動之外設置了獎勵型勞動,教徒要麼勤勞要麼有技能就能加入。
例如你會做衣服,延壽教提供布料針線,做多少件衣服獎勵你一件。
而延壽教裡無私產教眾的待遇提升速度也不慢,大家一點點的都配備了衣服、被褥、水杯這些東西。
而這些不少都是延壽教教徒進行獎勵型勞動做出來的,如果他們做了10件可以獲得1件,那麼那9件就會被延壽教分發給其他教徒。
而從獎勵型勞動中獲得的產品,延壽教可以向他們收購,價格是正常的市價。這樣可以避免獎勵型勞動者獲得必需品之後懶得再加入獎勵型勞動的問題。
可以掙到錢,擁有自己的財產,沒有技能的教眾們隻能羨慕有技能的教眾可以掙這個錢。
但很多時候,有些教徒在覺得自己做不了獎勵型勞動之後也不在乎,他們的目光並不長遠,多數時候多賣力氣加點班就能多獲得一餐他們就挺高興。
而其實延壽教利用獎勵型勞動從教徒手中獲得額外產品的時候,並不是第一時間就配給教眾,而是先滿足市場。
隻有優先滿足了市場供給,又不想降價來促銷的時候,延壽教才會把多餘的產品按照教徒的價值、重要程度和先來後到,進行配給。
不是沒有人想過自己憑借手藝去外麵討生活也能掙到錢,但是一旦跟朋友進行試探,就會被澆一盆涼水。
因為他們的手藝、會做的產品,在他們離開延壽教獨自做出來之後將在市場上直麵延壽教產品的競爭。
誰敢說一定能掙到錢,說不定到時候還要降價搶市場,吃住和材料成本的壓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