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衍微微頷首,欣慰地看向了自家三女兒,“這確實是個好主意,想不到念薇竟能想出如此辦法,難道這也是你從書中讀來的嗎?”
他的語氣中透著幾分探尋,似是有了猜疑。
她並未顯露出一絲慌亂,而是鎮定自若地回應道:“京城曾來過一支塞外的商隊,我見到他們有售賣這樣的玻璃,便專門詢問了製作之法,誰知今日竟然派上了用場。”
薑衍搖了搖頭,大概是他多慮了,女兒身上發生了諸多變化,但她那顆為家人著想的心卻始終未曾改變。
“原來如此。”
薑衍心中放下了懷疑,世間匪夷所思之事太多,他曾看過一些誌怪書籍,也曾聽聞過借屍還魂的傳聞。
之前雖有懷疑,但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無論如何改變,眼前的薑念薇肯定是他的女兒,不免覺得是多慮了。
或許接二連三的災禍,讓她瞬間成長起來,看清了秦子謙的真麵目,也逐漸變得能夠獨當一麵。
這玻璃雖然製成了,可要將此加工成需要的形狀,又是個難題。
當初帶來的削鐵如泥的匕首,如今倒是派上了用場。
薑念薇在玻璃上做好標記,讓阿昭幫忙用匕首切割,讓他用那匕首沿著標記的線條切割,儘管是初次嘗試,但阿昭的手法卻異常熟練。
切割好之後也需要打磨一番,才能真正的投入使用。
第一麵玻璃窗,薑念薇是按照自個兒房間的窗戶大小製作的,幾人合作整整耗費了一天的時日,才算真正完成玻璃窗的製作。
當夕陽的餘暉通過窗戶灑在她房間時,她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多虧了你,你用起匕首來倒是異常的熟練,恐怕以前也是個武藝超群的高手。”
阿昭握著匕首的時候,確實有種莫名的熟悉感,身體還有殘留著以前的記憶,不由恍惚了許久,“或許真如你所言。”
薑念薇是此處給他熟悉感最強烈的人,想到此處不由得摸了摸放在胸口的絨花,有些不想還給她了。
薑衍也順帶找了葛村長,再次提出了修繕私塾的想法,“葛村長,關於私塾的修繕,我有一些想法想與你商討。在建材方麵,我們其實無需過多擔憂,可就地取材,關鍵在於人手方麵,我們能否號召村裡的鄉親們,一起出把力。”
葛村長有些為難,“我們村裡的情況你也是清楚的,其實我也希望小輩能好好讀書,將來能出人頭地,況且但村民大多為了生計而忙碌,溫飽尚且成問題,哪裡還有餘力來幫忙修繕私塾呢?這件事我隻能說儘力而為。”
“那便試試看吧!”
薑衍正欲轉身歸去,忽見一村民急匆匆地奔來,麵色焦灼,氣喘籲籲地喊道:“葛村長,不好了!稻田裡又出現了之前那種狀況。”
葛村長聞言,臉上瞬間籠罩了一層濃重的憂慮,沉聲說道:“快,快領我去看看!”
幾日之前,那些稻田還是生機勃勃,青翠欲滴。
如今葉鞘上,已然浮現出了橢圓形的暗綠色斑紋。
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歎息道:“本以為今年換了稻苗種子便能躲過,沒想到最終還是沒能幸免。”
往年出現這種狀況,幼苗時期便要折損大量稻苗,他們想過各種方法,卻依舊無法根治解決。
薑衍聞言,立刻前去觀察自家種的那一畝地,發現也出現了同樣的狀況,便摘下一株稻苗,步履沉重地返回了家中。
坐定之後,他將這令人不安的發現告訴了薑念薇,“看來今年村裡的收成又要折半了。”
薑念薇聽過描述,拿過病苗細細觀察。
這正好是她的專業,隨即判斷出,這應該是水稻紋枯病。
她沉思片刻,才開口道:“這裡的天氣炎熱,雨水又頻繁,正是這種疾病最易發條件,但並不是沒有辦法防治,爹,你容我想想辦法。”
薑念薇尋了個借口回到房中,進入了核桃空間。
治好稻苗最重要的一步,是用農藥殺菌劑,徹底殺死這些菌落。
原本她以為空間內隻能兌換人用的藥品,之後又試著兌換了幾次,發現不僅可以兌換人用的,也有其它各類動物、植物可以用的藥物,其中自然也就包括農藥。
她迅速兌換了一些治療水稻紋枯病農藥。
當務之急,便是迅速將稻田中的那些菌核一一打撈出水麵,刻不容緩地減少菌源,以期遏製稻苗傳染的勢頭。
她便發動全家前去地裡先將這些菌核打撈出來,將部分被汙染的稻苗清除。
通過降低田間的群體密度,不僅可以提高植株間的通透性,還能有效降低田間濕度,防止紋枯病惡化蔓延。
薑念薇卷起了褲腿,跨入了汙泥之中,與家人一起忙碌起來。
“念薇,這法子真的有用嗎?”
景秋蝶不由擔憂起來,畢竟自家女兒從小都沒有下過地,流放到這裡之後才開始接觸種田。
“放心吧!我怎麼會讓你們做無用功!”
她發現,女兒在田間勞作的動作卻異常地熟練。
薑念薇拿著被感染的稻苗研究了一會兒,目前還是初期感染,還有辦法拯救大部分稻苗的。
阿昭之前第一次種田也是笨手笨腳的,如今熟悉其中的路數之後,便可以在淤泥之中行走自如。
全家人出動,很快便將一畝地處理乾淨,隻是還需這最後一步驟。
路過的幾位村民目睹了這一幕,無奈地搖了搖頭。
其中一位年長的婦人走上前來,勸說道:“你們這樣是徒勞無功的。我們曾嘗試過各種方法,但稻苗依舊不見好轉。
另外一個不經感慨,“看來今年又要勒緊褲腰帶準備挨餓了。”
家中五六口人,全部指望著田裡的糧食過活,她眉宇間惆悵起來。
“大嬸,既然如今沒有其它辦法,那便死馬當成活馬醫,再嘗試一次,總好過餓肚子!”
村民們麵麵相覷,經過短暫的遲疑,低聲商議後,幾位村民決定采納薑念薇的建議,按照她的方法行事。
“那便依你之言,我們再試一次吧!”
這薑家三娘曾製出了水車,又是從京城流放而來的,見得多,也懂得多,說不定她真的有好法子。
這有同意她如此行事的,自然也有不願意的人。
葛村長的兒子葛二壯不由皺了皺眉,“以往都沒有成功的先例,何須去做那些無用功,我看還是老老實實接受現實吧。”
他扛起鋤頭便打算打道回府,這天氣炎熱,與其浪費時間耗在田裡,不如回去早點休息,有幾個與他想法一樣的也陸續跟在了他的後頭。
薑念薇建議剩餘村民們收集海邊的廢棄魚骨和山間的獸骨,然後將它們細細研磨成粉作為肥料。
這樣的磷肥,雖然製作起來稍顯繁瑣,但其肥效卻堪稱上乘。
有村民疑問道:“以往都是用的畜禽糞便作為肥料,這骨頭磨成粉又是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