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拱手道:“稟陛下,冀州之危危及朝廷,故冀州不能丟,但眼下大乾已無可戰之兵,刀槍已然不足以改變戰局。臣建議避其鋒芒,韜光養晦。”
“朕也知道應該如此,但那李輝肯答應嗎?如今他已然聯合了雍州,南下冀州輕而易舉,乘勝追擊南下我王都也情理之中,如此大業可成,朕實在是想不出他不這麼做的理由。”
林天不慌不忙的解釋道:“因為法蘭西帝國和大和民國,他們不可能作勢李輝的強大,臣有一言,還請陛下不要怪罪。”
乾興隆皺了皺眉,看著林天再次歎一口氣道:“鎮國公乃我大乾之棟梁,所言皆為立國之策,朕絕不加罪於鎮國公。”
得到了乾興隆的承諾後,鎮國公這才繼續說道:“臣建議割讓幽州,津州給那個李輝,我們的要求就是他們退出冀州。”
聞言,乾興隆的臉色尤為難看,但是畢竟是麵對鎮國公自己的外祖父,乾興隆還是強壓著心中的不滿道:“鎮國公的意思是朕要拿兩州之地換取冀州的安危。”
“陛下,幽州恐怕此時已然告急,給與不給已經隻是一句空話,而津州,法蘭西的軍隊隨時都可能開戰,在我們手中和在法蘭西帝國手中又有何區彆。津州的官員恐怕此刻都已經不少人倒向法蘭西帝國。”
“要是那個李輝不答應呢?”乾興隆反問道。
“臣願意親自前去商議停戰。”
“此事朕允了,就按鎮國公說的辦。”乾興隆嚴肅道。
其實乾興隆也想的很明白,雖然他的確很生氣,這種割地求榮的事情簡直就是恥辱,但是他畢竟不傻,也知道現在的大乾就是一塊香餑餑,無論是大和民國,法蘭西帝國還是李輝,他們的目的都是從大乾身上不斷啃食。
而林天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安撫住李輝,然後縱容李輝繼續做大,如此法蘭西必然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李輝身上,而大乾得以有安心發展的機會。否則繼續堅守,大乾是不可能同時防禦法蘭西和李輝的進攻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相互互掐。
“鎮國公留下,其餘人退下~! ”
等到其餘人都離開之後,乾興隆立馬語重心長道:“祖父,朕太累了,大乾內憂外患,國力日漸孱弱,朕空有富民強國之心,但無力為之。”
林天看著憂心忡忡的乾興隆歎息道:“陛下,外國列強虎視眈眈,北方反叛又聲勢浩大,實屬大乾立國以來最危險的時期。”
“祖父有所不知,根據夜鶯的探報,北方蠻族也已經臣服了那個李輝,朕實在想不通他如何能做的如此優秀。從出現到現在也僅僅一年有餘而已,而朕呢,坐擁大乾千千萬百姓竟然隻能落得處處受製於人。”
“北蠻已經臣服了?”林天大驚道。
為了不引起國內大臣的騷亂,乾興隆是壓住了這個消息,但是乾興隆也很清楚,紙包不住火,遲早北蠻臣服的消息也會傳到王都來。所以在此之前大乾必須要提前做好應對的辦法。
“千真萬確,夜鶯的人已經核實過了,北蠻的大夏汗國已經臣服了李輝,至於其他的蠻族部落,也都在李輝的清剿之中,不過大局已定,控製北蠻全境也隻是時間問題。”
林天目光凝重的思考了片刻後說道:“陛下,如此那就更不能與李輝開戰了,先不說我們能否擊敗李輝的軍隊,哪怕是戰勝了李輝,法蘭西和大和民國都將坐收漁翁之利。既然那個李輝已有一統東大陸的野心,不如我們就送他一個大禮,如此大乾危機解除,法蘭西和大和民國的注意力也都將轉移到李輝身上。須知後勁勃發,知恥而後勇,大乾先皇當初立國不也是如此。”
乾興隆用審視的目光看著林天,沉思了許久,最終還是認同道:“此事就全權交給祖父去辦吧,朕實在是累了,隻要大乾江山還在,朕可以隱忍。”
“臣林天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