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畫道圓滿(1 / 2)

大夏明鏡 榮小榮 8210 字 5個月前

李諾原以為,以韓卓的能力,應付科舉足夠了。

沒想到,計劃根本趕不上變化。

他的畫,中進士是夠了,中狀元還差得遠。

在畫道上,他還得再做些努力,力求做到無可挑剔。

一個一個的去抓人太麻煩了,每次都要氪命更麻煩,所以在春考之前,他就提前做了一些安排。

他派吳管家查了一下,大夏那些有名的畫道大家。

如果能將他們在同一時間,合法的抓進大牢,那他的畫道技能,很有可能直接點滿,並且變成永久。

有點麻煩的是,這些大師,大都不在長安。

長安乃是名利之場,或許朝堂上那些官員們,在科舉之前,對畫道還有些興趣,但當了官之後,就沒有時間和精力搞藝術了。

百年一遇的樂道天才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那些資質平庸的。

相反,那些科舉不中,無奈回鄉的,反而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愛好上走的更遠。

吳管家對於少爺的要求,向來是有求必應。

這件事情雖然麻煩,但對明鏡司來說,都是小事。

更何況,在這件事情上,少爺有著正當的理由。

將那些畫道大師,抓捕歸案之後,再敲打敲打他們,讓他們講一講畫道心得什麼的,少爺在科舉上,就更有把握了。

明鏡司。

明鏡司位於長安的繁華地帶,但門口的街道上,卻十分的冷清。

原本這裡也是一條鬨市街巷,後來明鏡司設立之後,因其在外凶狠毒辣的形象,周圍的店鋪,宅邸,都搬到了彆處。

就連門口的街道,都沒有人願意走,寧願繞路,也不願意從明鏡司經過。

吳管家輕車熟路的走進明鏡司,一路上,和遇到的人隨手打著招呼,最終走進一座衙房。

一名正在整理卷宗的青年,抬頭看了一眼,起身道:“吳總管,有什麼事嗎?”

吳管家道:“上次和你們說的那件事情,可以收網了……”

片刻後,幾隻鴿子從明鏡司飛出,很快就消失在天際。

……

之後的兩天,三位宮廷畫師,每天都會來宋府一次。

李諾也沒有拒絕李安寧的好意,每次都認真的聽他們傳授畫道技巧,但站在專業的角度,李諾覺得,這三位宮廷畫師,本領其實也就那樣……

那些真正的畫道大師,是不會為朝廷服務的。

藝術需要自由的土壤,宮廷的規矩繁多,會將他們約束在一個框裡,固化他們的思維,束縛他們的思想。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他們的畫功可能會精進,但卻會慢慢的失去畫道的靈魂。

第三日,三位宮廷畫師並沒有來。

吳管家從外麵走進來,說道:“少爺,安寧公主找你。”

李諾問道:“她為什麼自己不進來?”

吳管家搖了搖頭,說道:“不知道,她讓你去刑部找他。”

片刻後,李諾來到刑部。

衙房內,李安寧黑著臉,說道:“那三位宮廷畫師被人舉報擅離職守,不能再教你了。”

雖說那三人來宋府教李諾,的確是擅離職守,但宮廷畫師很閒,一般也沒有人會追究。

這些人,明顯是針對他們的。

李諾猜也能猜到誰在幕後搞鬼,誰最不想他科舉高中,誰的嫌疑就最大。

畢竟,他們也不是第一次這麼乾了。

他不以為然道:“放心吧,問題不大……”

走出刑部的時候,李諾抬頭看了看天。

應該差不多是時候了。

宣城。

宣城位於徽州,以盛產宣紙而聞名,所產紙張,遠銷數國。

除了宣紙,宣城還多出書法大師和畫道大師,曆史上曾出過多位書科狀元。

因為紙張便宜,就連宣城的許多孩童,都能寫的一手好字、畫的一手好畫,所以宣城又被稱為“書畫之城”。

趙府。

宣城姓趙的人不少,但說起趙府,一般指的是趙大家的府邸。

趙大家本名趙淵,雖然本身無官無職,但在宣城,卻有著很高的名望。

他早年三次參加科舉,三次落榜,而在大夏,每個人隻能參加三次科舉。

仕途無望之後,趙淵回到宣城,一心鑽研畫道二十年,終於畫技大成,成為一代畫道大家。

成就大家之後,時常有學子登門拜訪,向他請教畫道技巧,他的一幅畫,動輒能賣出數百上千兩銀子。

短短數年時間,趙家就成了宣城的望族。

這一日,趙大家正在房中作畫,家中下人來報,宣城縣令到訪。

趙淵放下手中畫筆,親自迎出門外,笑著說道:“一大早就聽到喜鵲在叫,原來是陳大人駕臨,趙某有失遠迎,大人勿怪……”

一個是宣城望族,一個是宣城縣令,兩人其實已有多年的交情。

穿著官服的中年人開門見山的問道:“趙大家,你還記不記得,十年前,曾經有人給了你一千兩,讓你在春考之上,將他兒子的畫提升兩個評級,讓他順利進入宣州書院的事情嗎?”

趙淵看了他一眼,當年是有這件事情。

但給他一千兩銀子的,不就是縣令大人自己嗎?

場中還有其他人在,他怎麼就把當年的事情抖落出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