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前門出後門進(1 / 2)

銷售人才的培養其實並不算什麼太難的事情,國外有很多著名的銷售聖經,裡麵五花八門的講了許許多多銷售人士必備的N條素質。

但是在梁一飛看來,一個成功的銷售人員,隻有兩點:死要錢,不要臉。

用比較上檔次的話來講,前者是對成功的渴望,後者是百折不撓的進取拚搏精神。

說起來有些無奈,雖然梁一飛個人也不喜歡那種追著屁股後麵天天死纏爛打、滿嘴跑火車、翻臉不認賬的銷售人員,可是事實就是這樣。

不管是中外,銷售成績最好的,一定都是這樣一批人,等這批人成為了所謂的銷售專家、大師之後,再去意氣風發的談所謂的很高大上的成功經驗。

華爾街的那些成功的股票經紀人,無一例外把‘死要錢、不要臉’六個字發揮到了極致。

在當前環境下,有賺錢欲望的人太多了,勝不勝數,至於厚臉皮,或者說百折不撓,這樣的人其實相對要少一些。

老百姓都習慣了在廠子裡過安逸的生活,即便是窮人,也是擁有一定的國家主人翁意識,要拉下麵子來求人、看人白眼,對於絕大多數而言,一時間還沒有習慣。

不過不需要著急,臉這個東西,和肚子成反比,肚子越飽,臉皮越薄,臉越大;反過來,肚子癟了,臉皮自然就得厚一些,麵子啊什麼的,也得拋到腦後。

隨著企業改革越來越深入,會有一大批人的肚子癟下去,然後又會有一大批人的臉皮厚起來,手腳勤快起來,各種保險業、零售業等需要營銷推銷的產業,在90年代中期興起,大批一兩年前還老實巴交的工人走上街頭推銷,銷售產業人力資源豐富,是大環境帶來的眾多紅利之一。

一個企業的成敗可能依靠某一個英雄人物,但任何大型產業的興衰,絕不是由哪個人能左右的。

曆史大潮,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梁一飛忽然發出這些感慨,倒不是閒得蛋疼,而是因為發現,自己手頭的營銷人才的確有限。

之前的中華鱉精廣告,花錢在幾個省台十幾個市台做廣告,但是這次的秘方購買儀式,除了有限的幾個台,梁一飛出了公關費之外,剩下的幾乎全部是無償轉播。

熱點新聞嘛。

這一轉播,就一傳十十傳百,接下來的三天之內,陸陸續續的,基本上在南江省能收到的電視都轉播了這則新聞。

隨之而來的,是蜂擁而至的各路商人,想要訂貨。

一開始基本都是電話聯係,華強廠市場部、廠辦的電話響個不停。

開頭一兩天,還接這些電話,耐心的跟電話那頭解釋什麼產品療效、價格、發貨之類的問題,但沒過一兩天,就根本來不及接電話了。

大批大批的商家直接上門,華強廠市場部每天連現場接待都騰不出手來,哪有功夫再去接電話,慢條斯理的和電話那頭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買的人磨嘴皮子?

市場部那頭乾脆就隻留一個年輕人負責接電話,凡是來電話,就一句話‘現在貨緊張,都忙,電話裡講不清楚,您要是有興趣可以實地來考察……’

饒是如此,市場部那個小夥子,一天下來也要把嘴磨掉一層皮。

剩下來市場部所有人,包括臨時從廠辦、財務、保衛等幾個後勤辦公室抽調的臨時人手,全部參加接待。

梁一飛自己也要承擔接待任務,不過要見他,有個門檻,訂貨意向五十萬朝上的,他才會出麵和對方談。

來的人實在太多,各路人馬,形形色色,上到國營大型商場,下到自己開了一個小賣部的小老板,中到各個地方的老板、二道販子,甚至有不少來自醫院和各種半官方機構的人。

幾天下來,整個華強廠和梁一飛都陷入了一種很疲憊的狀態,天天接待應酬,同樣的話,對這個人講,對那個人也講,一個問題,一天下來要跟不同的人翻來覆去的解釋說明,一開始還興致勃勃,到了後來,根本就連嘴都不想張。

不張還不行,隨著越來越多的電視台報道,之前的一係列廣告效應開始發酵,登門的人是越來越多。

上門都是客,都是錢,怎麼能不接待呢?

可問題是,連續幾天下來,來訪客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可真正下單給錢的並不多。

而且幾乎每個人,都在討價還價!

畢竟,中華鱉精目前隻是有名氣,暫時沒有投入市場。

梁一飛考慮之後,覺得自己對於采購者的態度,過於‘現代化’了。

時不同,勢不同,市場不同,應對手法也不同。放在20、0年之後,供應商眾多,買方有大量的選擇餘地,賣方當然要搞好關係,捧著買方,可現在不一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