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電影出名,但是導演未必會立刻出名。
94年,馮剛導了一部戲,北京人在紐約,順應當前的出國大潮,火爆到了極點,也捧紅了薑文等等一大批演員。
這部戲,說起來和梁一飛還有些淵源,最初馮剛有這個意向的時候,就找到了梁一飛,希望從新時代的學員中取材,新時代是全國最早也是最大的出國學校,這裡麵可以挖得東西太多了,梁一飛一口答應,讓顧文明給予最大程度的配合。
這部電視劇94年1月1號上映,緊跟著就席卷全國電視台,影響之大,甚至要超過渴望,之後更是拿獎拿到手軟,在飛天和金鷹上幾乎包攬了所有重要獎項。
唯獨沒有拿下的,就是最佳導演獎。
作為導演來說,馮剛畢竟是個沒什麼根基的新人。
饒是如此,他在行業裡的地位也徹底的樹立了起來,普通老百姓知道北京人在紐約,知道王啟明,知道大衛,但未必知道導演馮剛,可業內對他的評價很高,連楊玉瑩這樣基本不屬於影視圈,隻沾邊的娛樂圈人士,都聽過馮導的大名。
之前梁一飛還想過,有機會投資馮剛拍拍電影什麼的,隻要有好本子,電影目前雖然賺錢不多,撐死幾千萬票房,但是成本小,利潤高,回款快,基本屬於投資了錢就什麼都不用管,很輕鬆的入賬。
但是後來各種事情一大堆,梁一飛自己的主業發展的實在太迅猛,根本騰不出來時間和心思。
馮剛漸漸聲名鵲起,從一個跟班的,終於能獨當一麵,而梁一飛崛起的速度更快,兩個人之間隱隱約約已經出現了階層上的差距,這一年多,聯係的很少。
不過聯係的少,不代表沒交情,或者說,即便沒交情,有人肯投資拍電影,導演當然願意,尤其是馮剛這樣才能獨立執導的導演,更希望用一部電影來證明自己。
見楊玉瑩有些迫不及待的樣子,梁一飛笑了笑,出門給馮剛打了個電話。
聲音還是那個聲音,不過語氣卻比之前牛逼了許多,以前馮剛接電話,一般開口是‘你好,我是馮剛’,許久沒打,電話那頭張嘴就是‘喂,誰啊?’
意思是一個意思,味道就不是那個味道了。
梁一飛笑笑,自報家門,那頭稍稍沉默了兩三秒,馮剛又變成了之前的那個馮剛,雖然一段時間沒聯係,可梁一飛混得風生水起,躋身保健品巨頭行列,並不是什麼秘密,馮剛知道的一清二楚。
說明了來意,馮剛大喜過望,說正好想找人投資拍電影呢,他手頭有好幾個本子都不錯。
“大導演,我說在前麵啊,投資沒問題,不過我得朝裡麵安排人,也許是女一號,也許是女大配。”梁一飛笑道。
“這個啊……那……那沒問題啊,老板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嘛。”馮剛隻猶豫了一瞬間,立刻改了口風。
“哪幾個本子?”梁一飛隨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