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是後世國內頂級的大導演,以上輩子自己混到最好階段的水準,看到對方,大約也是要客客氣氣,甚至帶著三分恭敬,叫一聲馮老師。
這輩子,反過來,最初見麵,馮剛對自己客客氣氣,帶著幾分恭敬;這次見麵,還是客客氣氣和恭敬,但又多出了三分的討好和巴結。
不是什麼老板都可以隨手砸出來五百萬借給彆人,也並不是什麼老白都能隨手拿出五百萬來拍電影的。
“本來的意思,是盛老板出錢,我找人,不過我想了想,盛老板是個場麵人,電影最後要是真賺錢了,他肯定帶著我分,那我就不好意思一毛不拔了,總共的投資預算是一千萬,我和他一人一半。”
馮剛才下飛機,梁一飛回來的路上就把話講得很清楚了。
一千萬這個數字,把馮剛鎮住了。
這還遠遠不是後世一部電影動輒幾個億的投資的時代,且不說通貨膨脹錢不值錢,光是後世拍電影裡麵的各種貓膩,各種見不得光的隱私,以及一些大牌的天價費用,即便是幾個億的投資,真正用在拍電影上的,也沒多少錢。
而在當前,國內電影,一千萬的投資,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梁一飛不懂電影,至少是不懂電影操作的,才會找他馮剛,而那位盛老板,想必也不太懂,那麼這筆錢,自然就由他馮剛來運作。
好萊塢的確有專業的製作人、導演分工製度,導演能做的隻是指導拍攝而已,但大陸不一樣。
在震驚之餘,馮剛也很坦誠的說:“一千萬太多了,拍個電影,用不到這麼多錢。”
楊玉瑩一愣,還有嫌錢多的導演?
梁一飛卻是笑了起來,說:“大剛啊,你這擔心什麼呢?”
馮剛嘿嘿一笑,他是希望有大投資,但是呢,這是有區彆的。
打個比方,一部電影票房1000萬,投資方分紅到手400萬,那麼如果當初投資隻有三四百萬,投資方雖然沒賺錢,卻也不會有太大的反彈,畢竟沒虧;可如果當初投資了八百一千萬,那投資方的心態可能就不一樣了。
錢不是越多越好,馮剛也沒底氣保證每一部戲都能賺,錢控製在一個投資方最起碼不會虧大發了的程度,他這個導演,才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好處。
最大公約數。
因為這一次,梁一飛看了劉震雲和王碩的本子之後,毫不猶豫的放棄了。
沒有好本子做保障,馮剛實在不確定自己能拍出來好東西。
為啥他把王碩稱呼為北鬥星,這不光是拍馬屁,而是拿著王碩的本子,的確給他指引了拍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