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中國見聞(1 / 2)

海調會的名字裡,包含了‘調查’的意思。

這個調查,到底調查什麼呢?內容很多,小到姓名年齡興趣愛好所學專業家庭情況,中到從事工作、未來的發展規劃,大到最前沿的技術和美國興起的新型公司、創業項目。

這些怎麼去調查?不可能抓到人挨個問,這就得通過海調會的貸款、資助、找工作、互助等等形式,讓這些海外留學生,和需要幫助的人,主動的留下信息,並且不斷的更新和補充。

現在這些信息還不多,因為海調會才成立;即便是未來,海調會的個人信息庫,也絕對不可能比任何一個人力資源網更龐大。

但是在梁一飛的意圖下,海調會主要調查的是理工科的高端人才。

美國學府創業的學生很多,這些學生,未必能個個都成為比爾蓋茨,成為楊之遠,成為世界級的富豪,打造全球強企。

但是,大學階段創業,成功的成為本州、本國知名企業的,卻絕對不在少數。

而中國去的留學生,相對來說創業的少一些,但是他們畢業之後,很大一部分人活躍在高尖端企業、華爾街或者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

海調會的投資,即是經濟的,也是人才的。

另外,再加上梁一飛的先知,海調會有的放矢,信息含金量極高。

比如貝作斯創立了亞馬遜,比如某某和某某開發了一款搜索引擎,比如某某某在國外學成之後,回國創立互聯網公司,之後美國上市第一日股價就飆升數倍,比如某某在校期間生後拮據,畢業後經過個人努力,成為世界頂級公司亞太區總裁……

梁一飛有梁一飛自己的事業,他未必需要去把這些都變成‘自己’的,實際上也不可能,因為再有先知,他畢竟隻是一個正常人,一天隻有24小時,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和強項缺點,精力有限,人性有弱點,擅長有不同。

真要是有一天,他把這些先知的產業,都變成自己的,那他大概就有影響全人類、全世界國家的能力。

估計他距離死也就不遠了。

但是,通過先知,在這些事業之中,儘可能的占一些好處,即可以為自己的事業提供巨大臂助,也可以作為自己的底牌和依仗。

“重點關注目前美國互聯網和電子設備的發展,這兩項專業的學生,和相關的創業,優先支持。”最後給孫達威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金融呢?”孫達威問,相比於互聯網,金融是老牌熱門行業了,而且,金融的維度其實比互聯網要更高一些,是所有經濟行為的‘根’。

梁一飛嗬嗬一笑,說:“適當關注是可以的,不過沒必要過於用心。國內的金融,東方的金融,和西方不是一回事。”

至於金融海嘯,梁一飛不覺得自己目前涉足的行業,會受到它的影響。

先搞定亞馬遜再說,這可是達到過萬億美元,站在世界企業金字塔頂端的超級航母。

……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