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板……梁老板……”
梁一飛正跟賣瓜老頭聊天,嵐韻湖裡出來一個禿頂的矮胖子,也穿著浴袍,耷拉著拖鞋,老遠就大著嗓門嚷嚷:“怎麼洗著洗著人就不見了呢,我這一通找……”
“裡麵太熱,出來弄點瓜吃吃。老鄭,怎麼樣我這桑拿,還行吧?”梁一飛嗬嗬一笑。
來人正是清苑縣養殖大戶鄭老球,市裡要搞123,他這個承包了山頭的超級農場主自然要跟著分一杯羹吃吃,這幾天幾乎就泡在嵐韻湖,有事沒有就跟梁一飛屁股後麵轉悠。
“老弟,你到底賣還是不賣啊,我都給你殺了個洞了。”聊了半天,老頭也聊儘興了,又回到西瓜上。
“買啊。”梁一飛起身說。
“那就這個?”老頭拍拍殺開一個洞的瓜。
“老人家,你這一車瓜全部要了,喏,就送對麵大樓裡去,說我買的,給門衛解渴消暑,讓他們自己分分,會有人給你錢的。”梁一飛從褲兜裡掏了張名片放在老頭跟前,跟鄭老球一塊耷拉著拖鞋朝回走。
老頭望著手裡的名片,發了半天呆。
……
……
1996年下半年,濱海市的123工程正式開動,最大的民營企業飛源集團也正式揭牌。
整個下半年,梁一飛幾乎一門心思撲在這兩件事上,這本是合二為一的工作,但是即要考慮到市裡、地方各級政府,以及當地群眾的工作,又要確保集團業務順利開展,工作方式必須靈活而有效,因此雖然有著各方麵的支持,但對於梁一飛本人來說,也是一次兩輩子都沒有的經驗和曆練。
如果說‘能力’這種東西,才是最大的隱藏金手指,像遊戲打怪一樣也會升級,那麼這半年時間,梁一飛覺得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僅僅從企業管理、人際交往兩方麵來說,此時他的能力,已經要全麵的超過上輩子做企業所能擁有的,平台和眼界,也比上輩子提高了一個檔次。
快到年底的時候,123計劃已經小見成效,樂源終於可以脫離之前養生堂的底子,依托濱海市資源,生產礦泉水和四種果汁產品,其中以蘋果和西瓜口味最佳。
有個小點其實梁一飛並沒有和市裡說得太細,果汁嘛,真不一定需要果子好,什麼爛蘋果不甜的西瓜,都可以用來做果汁。
但是吃起來就不同了,濱海下麵有已經出現了幾個比較有名的水果鄉鎮,都是在原來就盛產某種水果的基礎上,通過宣傳,打開了名氣。
說起‘名氣’,現在最需要名氣的,是礦泉水。
依舊沿用了農夫山泉這個名字,水源選用的是濱海水庫,乃至整個新安江上遊的山泉水。
梁一飛準備等過年期間,請馮剛過來,或者讓他推薦一個導演,來飛源飲料所在的生態公園,拍一部名為紀律片,實則是廣告的短片,介紹一下農夫山泉的純天然無汙染富含礦物質,宣傳一番濱海附近的山清水秀,讓大家知道,我們不生產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