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中期,房價對於中國人而言,並不是一個特彆能牽動神經的東西,也不值得特彆的關注。
因為在當前,大部分人,依舊在國家單位工作,而國家單位,包括廠礦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等等,依舊采取福利分房或者集資建房的方式。
住房,對於大多數人,並不是一個大問題,大多數人,也不會為了買房子去花掉畢生的積蓄。
比如說像在濱海這樣的城市,市區房價一千左右,一套房子兩室一廳、一室一廳,三四十到六七十平方的是主流,超過80平方,就算比較大的房子了,但也就不到十萬塊錢而已。
饒是如此,很多人也不願意去買房,這其中就包括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這些人有了錢,寧可去買手機、買汽車,都不會投資房地產。
在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房子,的確就是用來住的,雖然有所謂的商品房,但房屋還沒有被完全賦予商品屬性。
事實上,90年代初期到中期這段時間,如果算上通貨膨脹的話,房價其實是在跌的。
尤其是93年海南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幾年之間,房價連續陰跌,房地產市場冷冷清清,到了95年96年左右,全國商品房累計空置建築麵積超過了五千萬平方米。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2006年,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起飛,福利分房取消已經第8個年頭,房地產能賺錢已經成為共識,大批房地產企業入場,福布斯排行榜的前列已經頻繁的出現房地產商,全國各地蓋樓如火如荼……
這時候,全國商品房的空置麵積,大概也就一億平方米出頭。
但那時候的商品房數量,比起95年,多出來又何止一倍?十倍都不止。
到了96年,房地產市場已經全麵虧損,出現了瀕臨崩潰的預兆,這個預兆到了97年,終於成為事實。
97年,亞洲金融危機。
普通老百姓,哪怕像梁義誠這樣的中小規模的商人,對於亞洲金融危機的感受都不是很深,但卻能真切的感受到,周邊房價的變化。
房子有價無市,以前一千塊錢一平方的房子,現在好像還是一千塊錢,但是這隻是掛價,真正成家,也許隻有八百、七百,甚至更低,而且必須是位置、戶型等等各方麵都非常好的房子,才有可能。
梁一飛之前買的彆墅、家裡的房子,附近同類型的,降價都降的嚇人。
當然,這對於目前的梁家而言,並沒有什麼大影響。
梁義誠和劉萍兩個人開連鎖快餐,沒有加盟,全部采用直營店,直營店嘛,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門麵問題,從96年下半年開始,他們就發現,好多地方的門麵房不但好租了,還不漲價了,有個彆地方的門麵房,房東甚至願意主動降價,隻求能租出去。
要知道,開飯店選擇的地段,雖然不是像步行街這樣寸土寸金,但也是人流密集,來往頻繁的好地段。
連這樣地段的門麵房都是如此,談何其他?
要不說萍姨是有經商天分的呢,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抄底’。
“我和你萍姨商量過,將來國家要發展,肯定有越來越多的人湧進城市,房子、門麵,這些東西早晚要漲起來,所以想乘著這個時候買它一些門麵,你看呢?”電話那頭梁義誠問。
梁一飛衝按摩小妹點頭笑笑,揮了揮手裡的手機,小妹很識趣的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