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自然是需要政策的,但是也不是所有情況下當地政府都願意給政策,有的是不願,有的是不能。
比如天天花園這個項目,政策是不是太好給。
它這裡麵有好幾方,銀行、企業、買家,都在找政府要政策,原本隻價值4、5個億的資產,愣是被那位蔡老板弄出了十幾個億的虧空,需要政府出麵協調。
給了一方政策,另外幾方肯定要會要,給了一家照顧,另外幾家就不乾了,錢就那麼多,資產在那擺著,又變不出花兒來,哪裡有那麼多政策給?
何況這幾方,往往有有利益衝突的,比如房子賣了,這個錢,給了銀行,受騙的買家和企業就要少拿,給了集資企業,銀行又不乾,所以‘政策’給出去容易,可實際執行中,往往會自相矛盾。
政府能做,隻有儘量協調。
按照法律和道理來講,梁一飛買了天天花園,那天天花園就是梁一飛的,之前蔡老板落下的虧空,跟他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他也不需要什麼政策。
可是實際操作中必須考慮到實情,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像之前袁欣然擔心的一樣,上了當的購房者得不到應有的補償,這些人又不可能天天去包圍區政府,那他們唯一能抓到的一根救命稻草,就是放在那裡不會跑的天天花園。
哪怕十個當中有一個鬨事,天天花園門口就能從早到晚有一大批維權的人,誰還敢買這裡的房子?
或者說,這裡的房子不管用來做什麼,都做不了。
這就是需要政府協調。
還比如,由於欠著銀行錢,天天花園的一大批地產證還壓在銀行,銀行可不管你誰買了天天花園,是不是按照市價,反正這個項目欠我的錢沒還,那證就不能還給你。
諸如此類,裡麵亂七八糟的事情很多,都需要政府出麵協調,而且,政府必須是真的有誠心誠意,去努力協調,才能解決,嘴上答應,手頭敷衍也是不行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還是那個問題,賣了天天花園就這麼點錢,也不夠解決所有,政府出麵,總是要讓某一方或者己方的利益受到損失。
所以在售價上,劉副區長多少也聽到了風聲,接下來房地產市場要放一放政策,可是她寧可少買一點,按照一年多之前最低價賣,也不太願意專門給梁一飛政策。
給了梁一飛這個外來戶政策,本地就有方方麵麵要叫喚,很難安排的妥當。
“劉區長,現在已經不是錢的問題了,全國那麼多老板,有錢的房地產企業也不在少數,之所以沒人出手,還不是因為天天花園現在這個情況太複雜。我說一句可能不合適的話,就算法律上產權是我的,我花錢買了,可是幾百號購房者和企業要是圍著你們區政府鬨事,最後恐怕我拿到手的房子還是賣不出去吧。”梁一飛說。
“這個嘛……”劉副區長嗬嗬一笑,說:“你買的,那就是你的,這肯定沒問題。”
梁一飛臉色微微一沉,說:“劉區長,要是這麼講,天天花園這裡是我不敢買的。四五個億,我去哪都能買到清清白白的房子。”
說著,衝袁欣然微微點頭,起身就準備走。